Image

送别袁老,大地上幸有稻香,天空中幸有星光|纪念

Image 2021-05-24

22日,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传来,四海同悲,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这位毕生守望稻田、为民生计的科学家。今天上午10点,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无数市民自发前往明阳山送别袁老,志愿者们用不同形式免费接送往来人群,千万网友在线观看直播,遥寄哀思。

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恐。湖南作家邓湘子曾多次采访袁隆平,为其作传,在多年的接触中,他找到了一个关键词——发现。这是袁隆平一生工作探索的支点,也是他赠送给后来人的特别礼物。

今天为大家分享邓湘子回忆悼念袁老的文章。脚踏大地,粒粒辛苦,愿吾辈与青年都能实现袁老所期望的那样——“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他在丛中笑

文 / 邓湘子

我在偏僻的乡村长大,小时候每到春夏季节就吃不饱肚子。杂交水稻的推广,让中国乡村孩子不再像我小时候那样要忍受饥饿,我对袁先生怀有一份特别的尊敬和感激。怀着这种感恩的心情,我和谢长江老师合作撰写袁隆平先生的传记。从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间,我多次采访袁先生,走进他的单位和家里,也去过他做实验的田间地头,观察他的工作和生活情景。

清楚地记得,我们创作的第一部关于袁先生的传记出版后,我曾静下心来回想和思考:在与袁先生相处的过程中,他留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是什么?

邓湘子参与创作的部分袁隆平传记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袁先生在谈到他的科研过程时,不断地提到“发现了新问题”,“发现了麻烦事”,“发现又失败了”。他摇头说着那些头疼的“发现”。终于,他说起了开心的事情:“发现了新材料”,“发现了新的转机”,“发现了新办法”……可以说,杂交水稻研究是在一个个或让人痛苦,或让人激动的发现中走向成功的。

“发现”这个词,由此深刻地印进了我的脑海里。这是一个与袁先生的精神体验密切相关的词。

“袁先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痛苦而又惊喜的发现呢?”我继续进行追索和思考。联系袁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曲折经历,我得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袁先生是一个敢于面对问题的人,一个勇于去解决大问题的人!

邓湘子参与创作的部分袁隆平传记

湖南文艺出版社

科研起步的时候,他只是雪峰山深处的安江农校一个普通的教师,却立志要解世界难题。

追着季节去育种的时候,他一次又一次地跳出习惯性的思维和观念,萌生出“寻找野生稻”的新思路,终于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杂交水稻的增产优势得到广泛认同,农民获得了增产丰收的喜悦,他却给自己提出了新的使命,去挑战更艰难的科研问题。

“解决问题”其实是所有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共性。

袁先生面对的不是他个人的问题,不是普通的问题,他所面对的是老百姓的重大问题,是国家的紧要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大问题。

他永不畏惧,迎难而上。

1975年11月,袁隆平(右三)和同事李必湖(右一)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 摄

他一辈子在大地上辛勤探索,不断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多少次仰望星空,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灵感。

他施展的科技的“魔法”,让杂交水稻释放出了增产的巨大优势,让人们战胜饥饿,生活富足成为现实。

大地丰收,稻谷飘香。他就在稻浪丛中,展颜微笑。

他就是在捕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他的悲悯情怀,也体现出了他的科学精神,更彰显了生命的高贵!

做实事,求真理,他用自己的辛劳和奉献,感动了人们,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和世界的尊重。

1980年10月,袁隆平(左二)经过十多年刻苦的研究实验,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协作下,攻克了制种关,使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全面成功 新华社记者 王平 摄

从他的谈话里跳出来的这个词——“发现”,有着他深刻的生命体验。

他的“发现”,是他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那巨大的痛苦和超越寻常的喜悦。

他的“发现”,是他用无数的付出换来的宝贵财富。

他的“发现”,有着科学的思维和闪光的精神火花。

我由此体悟到,对于人的心灵成长和智慧生长,对于人的创造性劳动,“发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再一次与袁先生见面交流时,我谈起对“发现”的理解,谈起“发现”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价值,袁先生欣然题写了“学会发现,启迪智慧”的题词。

“发现”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让人张开心灵的眼睛。

2003年10月9日,袁隆平在湖南湘潭县泉塘子乡的一个超级杂交稻示范田里 新华社记者 丁文杰 摄

我经常去一些学校,与孩子们交流,鼓励他们像袁隆平爷爷一样,勇敢地去面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去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觉得,“发现”这个词是袁隆平院士赠送给我的一份特别的礼物。我把它运用到儿童教育的实践中,把它传递给广大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让它成了一份爱的礼物,抵达孩子们的心中,陪伴他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递爱的礼物,我们成了幸福的人!

2021年5月22日,这个悲伤的日子,长沙阴云低垂,雨丝绵绵。袁隆平院士走完了他九十一个春秋的光辉人生。他化作了天上的一颗星,叫作“袁隆平星”。

当灵车经过长沙的街道,人们停车鸣笛,行人肃立街头,满怀崇敬、悲伤和不舍为袁先生送行。

人群喊出:“袁爷爷,一路走好!”

大地上,幸有稻香,年年飘荡,让我们怀想。

天空中,幸有星光,永远闪耀,让我们仰望。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配图:新华社、人民日报、资料图

1981·文学报40周年·2021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