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红星专访丨蔡寅坤书画大展今日开幕:喊荷,就是内心喜悦的呼喊

2021-05-21

每年春夏秋冬,蔡寅坤都会赶到荷塘“赴约”。春日小荷才露尖尖角,夏日花朵亭亭玉立,他注视着自己最钟爱的荷花,久亦不觉厌倦。即使冬日的荷塘满目凋零,他也独爱观察这生命的变幻。

其中,他更偏爱秋日的荷花,认为这是这种植物最有韵味的模样,象征着成熟与收获。所以,在他笔下,多以秋天的荷塘景色为主。

5月21日下午3点,“庆祝建党100周年‘花重锦官’——观世·书意·喊荷 蔡寅坤书画作品大展暨新书发布会”将在成都市成华区八里庄的红仓·101艺术馆拉开序幕。蔡寅坤从艺数十年来的绘画、书法艺术精品近400幅也将集体亮相。

其中,一幅高5米、宽12米的巨幅大写意作品《喊荷》极为吸睛。一个“喊”字,让画中之音迸发,蔡寅坤用画笔作“指挥棒”,为观众奏响了一曲荷塘交响曲,带领大家暂时逃离城市的喧嚣,去品味书画中的潇洒飘逸之美,生机勃勃之色。

红星新闻记者在巨幅作品《喊荷》前

一场展览 走过蔡寅坤的艺术之路

大,是这场展览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当记者踏入展厅,就被眼前这层高15米、面积12000余平方米的超大空间所震撼。紧接着,精彩纷呈的巨幅作品相继映入眼帘。沿着展厅右侧前行,首先会看到蔡寅坤今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创作的《高歌入云霄》,一群颜色亮丽的八哥鸟情绪饱满,声声高唱。

《高歌入云霄》

紧接着,一幅1983年创作的《墨荷鸳鸯图》也非常具有年代感。从复古到新潮,一步一步,我们沿着画廊,走过了蔡寅坤的艺术之路,也看到了他风格的演变。

“大是一种中国绘画的独特语言,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造型、色彩以及笔墨。”采访中,蔡寅坤告诉记者,对传统绘画学习和继承,借鉴民间艺术如年画 、剪纸、农民画等的色彩和样式,加以发扬,是他大写意花鸟画的根本所在。

同时,他还在不断汲取中西方优秀绘画的精华,从中寻找新的灵感。这些优秀作品在关系的处理、色彩的运用、绘画的形式结构等方面,都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绘画风格。此外,他的大写意花鸟画,还融入了许多年前西北高原赠予他的人生磨砺。

“笔墨对于我而言,是一种信仰。”蔡寅坤说,数十年来, 他怀揣着这一信仰,将整个身心付之于创作,虔诚执着前行,追寻心中那块艺术圣地。他也努力在自己的画里体现艰辛、艰难的况味,表现生活和艺术的反差美。“我静静期许这样的心境,能令我的作品呈现出画面浑厚、色彩强烈、风格独特、越趋致纯的至真境界。”

一套图书 读懂蔡寅坤的美学思想

开幕式上,蔡寅坤艺术三本套装书《观世》《书意》《喊荷》也正式与读者们见面。该套装书收录了蔡寅坤创作的书画艺术精品力作共计上千幅,让读者们领略艺术家独到的艺术生活美学与艺术态度。

《观世》展现了蔡寅坤全面的绘画功底,收录了其山水、花鸟、人物作品;《书意》从当代书法作品切入,展示了其多年来的书法创作的传承与创新;《喊荷》以荷花为主题,艺术家通过笔墨展现生命和谐之美。

90岁高龄的画家鲁慕迅,在《喊荷》这本书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评价文字:“……他以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他笔下的大写意荷花落落厚重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化古为新,独立自貌。”

除绘画外,蔡寅坤的书法艺术也别具一格,和他的大写意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蔡寅坤书法作品《抱琴枕石五言联》

“其独具风貌的书法已成为他画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画面必不可缺少的语言。”这是魏学峰对蔡寅坤书法的评价,他认为,蔡寅坤作为画家,有独有的构图意识,可以“大”来概之,用笔力大、结构势大、布局气大、亦可以“厚”赞之:墨色沉厚、线质朴厚、气局古厚。

—— 对话艺术家 ——

黄永玉的启发:去看农村妇女淘米水倒在地上的印迹

红星新闻: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本次展览的特色?

蔡寅坤:从画面来说,一个是大美,一个是唯美,这么大的展厅需要气场,最大的作品如《喊荷》,一面墙那么大;最小的作品只有我的巴掌大小。何为大美?在艺术创作之外的哲思中体现,行笔快的时候需要张力,慢的时候也需要张力,就像开车加速和减速,只有磨炼到不徐不疾、收放自如,才会出现这种张力。

红星新闻:你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现在风格的?

蔡寅坤:过去,我跟着赵蕴玉先生画小写。我很幸运,因为赵先生对我们极好,把原件拿给我们去临摹。赵先生的教导,让我打好了基本功,但还没有释放出自己的感情。

随着创作时间和眼光阅历的变化,我开始追随八大山人、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石鲁、黄宾虹等大师的作品。近百年艺术大家多以水墨为艺术载体,来琢磨我们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我的早期作品,也几乎都是以墨作载体来抒写。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在此基础上,以色铺墨,逐步形成了现有的风格,这也是我的符号。

红星新闻:你追随的大师都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蔡寅坤:一路走来,还有两个老师使我受益匪浅,就是点拨过我的崔子范老师和黄永玉老师。黄永玉先生告诉我,一定要去看农村妇女把淘米水倒到地上的印迹,这就是你的艺术符号。我现在慢慢在悟这个符号的涵义,也可能现在悟到了一点。而崔子范老师跟我讲,艺术万变不离其宗,怎样变都要有自己的思想。

蔡寅坤在他的书法作品前

荷花如情人:爱荷之情,一往而深

红星新闻:如何定义自己的大写意风格?

蔡寅坤:大写意风格不是我来定义,你要在自己的符号思维中去体会人生。艺术家必须要通过时代的大浪淘沙,来产生历史的丰碑,这个是别人给我定义的,我只是追随大写意绘画这条路,走出自己独立的个性,至于走到什么程度,让后人来定,历史来定,时代来定。

红星新闻:为什么荷花会成为你的代表元素?

蔡寅坤:人需要洁白纯净,总想做一个乖娃娃。选取万花抒写的时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把荷花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一生去珍爱。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荷花与我是情人,“她”是柔美的女性,我小心呵护,爱上“她”一发不可收拾。画到现在,工笔、小写、白描、大写,一步一步完成对“她”的抒写。

红星新闻:可否介绍一幅你最代表性的或最爱的一幅作品,讲述背后的创作灵感?

蔡寅坤:这次展览中,《喊荷》应该颇具代表性。这幅作品的内容,都是我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灵感积累而成。我心中有荷花,就想表达它。在画的时候,有大的张力迸发,又有小画中的精美,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取名有个“喊”字,是用这个动词表达了一种内心喜悦的呼喊,对美好之事物的赞颂之声。

养过猫头鹰 喜欢观察生灵百态

红星新闻:你笔下的动物形象挺萌的,你有什么比较偏爱的动物形象吗?你养不养宠物?平时如何观察这些动物?

蔡寅坤: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我画的十二生肖、犬、马、鹰、虎等等,这些动物的美,天然而然。搞艺术的人思维是敏锐的,我一旦看过,就过目不忘。比如同样走在路上,大家走过就走过了,我却一草一木一观,去细心体察生活的结构。对于动物,我一直都是充满好奇地去观摩。

蔡寅坤笔下的兔子

红星新闻:你画的鸟似乎格外多——八哥、猫头鹰、还有老鹰,为何你特别偏爱画它们?

蔡寅坤:二十多岁时,我在青藏高原工作的时候,老鹰离我四五十米,成群结队地站在那里,质感坚硬如一块块石头,而不像轻飘飘的羽禽,这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所以后来在大写意中,我往往以厚重的方式去表达老鹰的分量。

本次展览中 蔡寅坤画的猫头鹰

在青藏高原上,我还养过一只猫头鹰,当时它飞到我面前就不离开,记得猫头鹰喜欢吃牛肉。后来我去了德国,看到很多色彩鲜亮的猫头鹰,回来后受到启发,画了我梦中的那种猫头鹰的色彩,这些都是生活给予的积累。

至于八哥,齐白石先生有一首诗:“午倦藤床半掩扉,芭蕉风细响声微。呼童打起八哥去,不到黄昏勿许归。”这些诗句如此质朴,可见他和八哥的感情,就如和孩童之间的情感。

我哥哥养过八哥,所以我体会到白石先生这首诗是真正体验过生活的,八哥早上赶出去,晚上就回来。八哥和金刚鹦鹉一样,通人性、学人话,所以我对八哥的表达多一点。

红星新闻: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如何才可以看懂你的作品?

蔡寅坤:绘画百花齐放,每一个艺术家表达的思想不同。我认为,观众要欣赏到绘画的本质,不是单单带一双眼睛来看画那么简单,而与他们的内心修养有关。比如看一幅写意荷花,你说这不像“真”的荷花,那你不如去荷塘看。艺术源于生活,但更要高于生活,是画家内心文化阅历积累迸发出来的。

观众来看艺术家的心声,是画外的“意”,就像听音乐,我们跟着起舞,是进入了音乐旋律顿挫的境界。绘画也是如此,用“意”的思维去感官,就像第三只眼去读,虽然读不懂,但是感觉意味深长,这就进入哲思美的境界了。

红星新闻:你认为,艺术创作与生活美学是怎么样的关系?

蔡寅坤:美学是创作之外的哲思之美,不是看你画得好不好,而是看你达到意境没有。这是由时代来判断的,艺术必须通过时代的大浪淘沙,才能产生历史的丰碑。大师们是这样被“洗”出来的。他们留下的是符号,我们记住的是他们的名字。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