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全国重要考古发现亮相首博 156件工美精品讲述建党百年历程

Image 2021-05-18

秦始皇帝陵彩绘兵马俑出土后怎样以本色示人?陕西西安唐李倕墓出土冠饰精美复杂结构如何完整揭示并复原?这些都将在首都博物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揭秘。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展览正式开幕,全国10省(市)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套)展品汇集,全面展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最新成果。

(上午,观众观看战国漆床保护成果。本报记者 邓伟摄)

汇聚众多国宝级文物

展览通过“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章节,精选全国范围内重要科研成果与代表性展品,全面梳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深入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修复技术,展现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

来自全国10个省市、23 家文博单位的50余件(套)文物及相关辅助展品亮相。秦始皇兵马俑、石甲胄等国之重器,成都商业街出土漆床、李倕墓出土冠饰、南澳一号出水瓷等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老官山汉墓提花织机、马家塬战国墓地马车等通过科研复原的精美复原件,悉数亮相。

观展亮点

精巧冠饰“颜值”高

展厅中,件件文物“颜值”颇高。一件陕西西安唐李倕墓出土冠饰色彩绚烂、做工精巧,专家介绍,这件冠饰装饰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贝壳、玛瑙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这件冠饰由大量不同材质的零散小件构成,出土时材质保存状况极差且层位复杂,专家对冠饰整体提取至实验室进行清理,并逐层提取,才使它复杂精巧的结构得以完整揭示并复原。

彩绘兵马俑以本色示人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的彩绘兵马俑也被“请”进了展厅。专家介绍,兵马俑表面原本施有明艳的彩绘,彩绘底层的主要成分为生漆,制作工艺及对环境变化的剧烈反应导致其出土时迅速卷曲起翘而脱落,极难保存。文物专家通过新材料的研发,结合特定的加固技术,得以使这些彩绘陶俑以本色示人。

观展时间

展览持续至8月17日

在展示方式上,展览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方式,强化科研学术资源、展示技术手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深度融合,同时引入了增强现实(AR)技术,实现展厅现场中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展示,通过在线虚拟展示,实现展览“跨越时空”。

此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承办,将持续至8月17日,展期3个月。其间,知名文物保护专家还将为公众带来11场馆藏文物保护系列讲座,呈现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相关研究成果。

156件工美精品讲述建党百年历程

27件国礼首次亮相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士惠1959年完成的牙雕作品《飞夺泸定桥》。本报记者 方非摄)

昨天,“艺述辉煌——工艺美术精品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156件珍贵文物和艺术精品展示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博物馆从征集的200余件红色题材工艺美术作品和馆藏文物中精挑细选,以工艺美术特有的方式,回顾党的奋斗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激发公众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

本次参展的156件展品中,多数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工艺美术精品。每一件艺术精品的背后,都饱含着一段令人热血澎湃的历史故事,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士惠1959年完成的牙雕作品《飞夺泸定桥》,表现了长征时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的战斗场景。铁索吊桥上的12条套雕镂空牙链,技法精湛,精美绝伦。《长征》《百万雄师》《南昌起义》……诸多被认定为一级文物的牙雕作品集体展出,生动地寄托着红色基因的传承。

有的作品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生活的翻天覆地变化,比如牙雕作品《新北京》和《旧北京》的鲜明对比,就是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生动赞歌。在《新北京》中,可以清晰辨认出新中国十大建筑,热烈的生活图景让人如身临其境。

此外,中国工美美术大师钱美华的景泰蓝作品《保卫祖国》、老艺人刘德瀛的玉雕作品《盛世引凤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的景泰蓝作品《喜庆回归大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杜炳臣的雕漆作品《镂空花篮盘》、老艺人高从理的木雕作品《劳模》、老艺人夏长馨的玉雕作品《巨龙花薰》等也在现场一一展示。

平常难得一见的国礼,也在这次展览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北京工美集团将多年来设计制作的众多国礼中的27件首次向观众开放,包括景泰蓝赏瓶、花丝手包等。该展览免费对社会开放,展期将持续至7月31日,团体参观可提前预约讲解服务。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李祺瑶 陈雪柠

流程编辑 吴越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