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的文化水平放现在有多高?说出来你别怀疑
“圣人”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世界来说,他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而他之所以会受到后人的尊崇,还是因为他不仅博学,还无私地将自己的思想理念通过学生传播给了天下。
那么倘若较真一番将他放到现在比较一番,大概相当于现在何种文化水平呢?首先要考虑的一点是,由于时代不同,认知不同,想要比较肯定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孔子所处的那个奴隶制时代还是以贵族为尊,也没有所谓“文凭”的概念。
按照史书的记载,孔子虽逆流而行,一生致力于维护和恢复周朝的礼教,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违背礼教的事情。按照周礼,年龄相差悬殊的两人是不能结婚的,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因为妻妾们一直没能生下一个令他满意的男娃,于是66岁了还纳了不满20岁的颜徵在为妾。
但是又因为此事不能见光,两人便只好隐居山中,“野合”之下于公元前551年生了孔子。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孔子便是所谓的私生子。尤其孔子才3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母亲颜徵在又被叔梁纥正妻赶了出去,孔子成了“黑户”,过着相当清贫的日子。
这一点不仅孔子自己不愿提,在成名后,他的徒弟们和身边人也刻意回避这违背礼教且不光彩的出身。但是“英雄不问出处”,做学问也是一样,年轻时期的孔子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努力学习学习生活本领,立下这个志愿的时候,孔子已经15岁。
战国时期,只有贵族才配有读书学礼、习武打仗的权力,孔子因为父亲是贵族的缘故,得以习周礼,但他的身份依旧相当尴尬。公元前535年,17岁的孔子受邀前去参加贵族宴会,结果被季氏家臣拒之门外,可以说是相当屈辱了。
也正是在这一年,孔子的母亲也去世了。公元前533年,孔子为了能够回到宋国祭拜先祖,才娶了宋国女子丌官氏为妻。直到20岁的时候,孔子才想着要走仕途,开始关心天下大事,发表一些见解。
也就是说,一般现代人正在为了高考忙得不可开交的年纪,孔子才刚刚将家中的事情理清楚。而现代人还想着将来到底是升学,还是工作的时候,孔子却突然间走上仕途了。在此后的几年间,孔子担任的一直都是些管理仓库或畜牧的小官,但他还是没忘了做学问,时常思考,并向周围人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
公元前525年,27岁的孔子开办了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并在30岁的时候逐渐累积起了不小的声望,所以有了“三十而立”的说法。此时的孔子走的是仕途和学问双管齐下的道路,与现代人先学知识后工作,却荒废学问的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古时,人们尊重师者,所以就连国之王者遇见老师都要礼让三分,齐景公等国君就因曾听闻孔子的名声而虚心向他请教。公元512年,孔子40岁,认为对人生中的各种事情都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学问也比较清楚了,才有了“四十不惑”的说法。
之后的十几年里,孔子因为对各国已经崩坏的礼教感到不满,辞去了官职,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却又因为观念与时代的发展相违背,常常遭到质疑、驱逐和加害。但此时他对于周礼的理解至少也已经到达了博士级别,随他一起周游列国的学生也能能算是逐渐成长到了硕士。
公元前492年,孔子经历了好几番大起大落,“六十耳顺”,也会自嘲自己“如同丧家之犬”。如果一定要将此时的孔子安排一个现代的学术或职称等级,博导可能应该是最高了,但也有可能孔子就连研究生的文凭都拿不到。
首先便是因为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爱好古代的事物,不爱创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和理论。但现代即使是研究生毕业,都必须在研究的领域写出些具有突破性的内容才行。
而若是想要评职称,则必须要有重要级的论文,最好是有数篇核心论文才有被评选的资格。但孔子从来不写书,就连《论语》也都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的,如此一来孔子的弟子在现代都可能当上博导了,但孔子却仍然“无名无分”。
当然,这只是个笑谈,孔子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又怎么可能受困于现代评级的体制,他永远都是儒家学派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