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丹青·分享】重归大众视野的吴大羽作品,值不值得收藏

2021-05-10

吴大羽像

吴大羽,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取名吴待。一九二五年以“大道无朋,感君相知”之“朋”字去掉两撇,定“大羽”之名。吴大羽一生致力于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是中国抽象油画的奠基人之一。少年时,他曾师从张聿光先生,十七岁即进入上海申报馆,任美术编辑,用“吴待”名在《申报》发表漫画五十六期。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七年,吴大羽留学法国。回国后担任过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立艺术院西画系主任、上海画院副院长等职。作为美术教育家,他秉持着自己的独特“习艺”路线,培养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大家,在中国近现代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吴大羽早期的作品多为表现性的写实风格,后转变为追求现代艺术精神的抽象风格,但始终如一地承续着对中西绘画融合之路的探寻,代表作品有《滂沱》《红花》《瓶花》等。

一 中西绘画融合之路的探寻

在《吴大羽致吴冠中、朱德群信件》中,吴大羽有一首自作诗:“美在天上,有如云朵,落入心目,一经剪裁,着根成艺。”其诗风与其书法、绘画一样,清新淡然、简洁利落、吐露天性。

吴大羽是二十世纪初期第一批赴法学习的中国学子,当时的巴黎正是现代艺术思潮最为活跃的时期,自由、前卫的氛围给予了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无限发展的可能。吴大羽崇尚塞尚、马蒂斯、毕加索,崇尚其创造力与艺术感觉。在留学期间,他充分汲取了现代艺术的营养,经过多年的沉淀,将具象的实在感与抽象的形式意味结合得恰到好处,同时赋予作品以东方“势象”之神韵。

吴大羽 公园的早晨 70cm×75cm布面油彩

1973 上海油画雕塑院藏

留学法国期间,吴大羽先后师从鲁热教授及雕塑大师布尔代勒。学院带给他完整而系统的油画技法训练,不论是早期表现性的写实风格,还是后期的抽象风格,整体感与力量感都是其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大羽作品线条凝重有力,造型结实,画面构图饱满,深得西方学院派造型因素的要领。吴大羽还自发到氛围相对活跃的巴黎大茅屋画院研修、学习。他不拘于学院派,从塞尚的色彩架构中寻找理性,从凡·高的点画笔触中学习聚焦情感,对西方现代思潮及技法的摸索为其艺术生涯奠定了较高的起点。

吴大羽作品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其对油画的形式语言的探索,即将西方厚重的体块转化为东方流畅的线性书写语言。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宗白华曰:“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线条是具有生命的,是富有流动美和力量美的象征。吴大羽的画面似中国的大写意绘画,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情绪的表达,更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的传递。他经常将绘画与书法并举并加以对比,在与其弟子、好友的书信往来中可以窥见他的书法造诣和他对书与画关系的看法:“书道,画道,同归于道,书道不能概括画道;要相通,并列。”书法讲究笔墨的灵动性和情感的抒发,吴大羽将其引入绘画当中,并形象地提出了“势象说”。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势”通常是指取景布局之意,简单来讲就是从整体把握空间关系,但绝不是西方绘画中追求的严谨的透视关系和真实再现,而是用心感受并一气呵成的整体格局。“象”一般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嫁接到艺术创作中则需将对象进一步提炼。吴大羽的作品即带有这种 “势象之美”。

吴大羽 色草 37cm×52cm 布面油画

1984 中国美术馆藏

《瓶花》是吴大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创作于被国立艺专解聘之后,这件作品见证了吴大羽从表现性的写实风格到写意风格的蜕变,也是其“势象”概念提出后的作品,整幅画面给人以饱满、紧凑、有秩序的感觉,画面一气呵成,无堆砌之感。从色彩来看,吴大羽用中国画的“笔墨精妙”的精神来解构印象派的观察方法和用色规律,整体色调以蓝、白居多,红、黑、黄、绿点染、穿插其间,深色没有使画面显得沉闷,而是更加灵动,变化丰富的色彩构造出空间,似水墨在水中缓慢流淌;从肌理来看,颜料被反复叠加,也是吴大羽对质感与视觉效果的不懈追求,拓展了中国画的审美趣味,创造了新的意境;从结构来看,画面或几排笔触横扫,或一笔勾勒,力量感并未消失,而是更加清晰、凸显,线条犹如彩色的精灵在画布上游走,宛如寂寞的心灵敲打出空灵的声响,交错、重复、灵动、婉转、开放,好不快活。总的来说,《瓶花》是对吴大羽艺术理念的践行,是中西融合艺术道路的实践与摸索,在其创作生涯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吴大羽 无题 10cm×14cm 布面油彩

中华艺术宫藏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西画的普及与传播及其所引起的中西艺术的对抗与融合。不可否认的是,吴大羽是现代艺术的领航者,是践行“调和中西方艺术”理念的实践者。正是因为秉承着这种观念,他的风格才能不断蜕变,中西融合的线索才能不断延续。一九三七年,日军侵华打破了吴大羽正常的生活与艺术创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高等院校的“思想改造”更使他彻底失去艺术创作的土壤,加之其孤傲与率真的性格,不与人亲近,不与流俗妥协,保留着自己对艺术的虔诚与敏感,进而不为时代所知。吴冠中先后四次撰文纪念他的老师,呼吁研究“吴大羽现象”,曾言:“吴大羽从技术到艺术,再到做人,从东方到西方再到东方,从有法至无法的艺术发展道路,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极为突出的十分丰富的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吴大羽一直不为人们所知,并渐渐被历史所埋没,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吴大羽的绘画风格曾一度遭受否定,把他安放于应有的历史地位,只是时间的问题。

二 市场表现

吴大羽的作品第一次被艺术市场所关注是在一九八七年,其作品《谱韵》《静物》参加美国GHK公司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办的“中国当代油画展”。正是这一契机,美国纽约海夫纳画廊(Hefner Gallery)表达了愿意收藏其作品的意愿,但这并未使吴大羽的绘画走向公众视野。直到一九九五年,大未来画廊从吴大羽子女手中购买了其部分油画作品,并带到台湾进行推广,这才使“吴大羽风格”被台湾的收藏家赏识。这些藏家的收藏体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着重于对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收藏。二十世纪末期,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在台湾大受追捧,而吴大羽兼具东方精神内核的抽象作品能够进入各大基金会与企业的收藏体系也就不足为奇了。相较于台湾,吴大羽在大陆的艺术推广之路较为漫长,但在近几年出现了逆转的趋势。

吴大羽 红花 81cm×61cm 布面油画

1960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吴大羽最早有纪录的作品收藏是在一九六二年,其作品《红花》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此后的近二十年中,其作品在市场上近乎销声匿迹。一九六六年,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称反动学术权威,遭遇了不公正待遇和批判,约五百多幅尺幅较大的纸上作品被抄走,且不知去向。直到一九八四年,其作品《色草》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时再度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吴大羽”三个字才重归大众视野。此后,各大收藏机构参与了其绘画作品的拍卖与购藏,除有实力的私人机构外,也受到了年轻一代藏家的喜爱,从而改变了过去主要由港、台机构收藏的状况。

吴大羽 无题 38cm×53cm 布面油彩

中华艺术宫藏

一九九八年,吴大羽的作品《抽象》在中国嘉德拍卖上拍,最终成交价为三十点八万元人民币,远低于其估价。从现有的拍卖纪录来看,海内外拍卖市场流通的作品约三百件,包括油画、蜡笔画、水彩画、色笔画和综合材料的纸本画等。唯一的海外上拍的拍品是纸本作品《无题》,这件作品于二〇一五年在邦汉斯拍卖上拍,但最终流拍。近年来,吴大羽的油画作品得到更多拍卖公司的欢迎,作品的成交率也比较高。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香港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保利、上海朵云轩、西泠印社等拍卖行都参与了其作品的征集与拍卖。

吴大羽 无题 10cm×14cm 布面油彩

中华艺术宫藏

吴大羽作品的成交价格一直较为稳定,油画作品在百万元人民币至千万元人民币之间浮动,没有出现因艺术市场的回调与波动而导致的价格大幅度回落的现象;其蜡笔画、色笔画作品相较于油画成交价格较低,稳定在十万元人民币至百万元人民币之间,且有上升趋势。一九九八年,吴大羽的油画作品从三十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起步,在二〇〇五年突破百万大关。二〇一五年《谱韵-63》在嘉德拍卖以一千一百五十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拍出。二〇〇五年之后,其油画作品的上拍数量有所增加,成交价格也有所上涨,作品《京韵》于同年在佳士得(香港)拍卖以一百三十二万港元成交;二〇〇六年,其同时期创作的《花之舞》以六百一十六点八万港元成交,一年间涨幅约百分之三百。二〇〇七至二〇一四年,其作品成交价格不断上升,其中,作品《粉墨春秋》在二〇一二年香港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以九百零二万港元成交;二〇一三年,其作品《射戟辕门》在嘉德拍卖以六百六十七万港元成交。由此可见,吴大羽油画作品的成交价格是在一百万元人民币到五百万元人民币区间比例最高,其次是百万元人民币以内。二〇一七年,作品《瓶花》在西泠印社拍卖拍出四千一百四十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但这并未改变其市场行情,成交价格依旧徘徊在千万元人民币上下。吴大羽与其同时代的艺术水准相当的艺术家相比,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市场价格依然较低。以常玉为例,其作品《瓶菊》于二〇一三年以超两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吴大羽与常玉都是被历史埋没的艺术家,常玉的作品被一些评论家称为“历史的缺席,市场的奇迹”,但相较于常玉,吴大羽的市场价格就略显逊色了。总的来说,吴大羽油画作品的成交价格相对比较稳定,但价格也相对较低,上升空间可以说还是比较大的。

吴大羽作品成交价格TOP9

通过梳理分析吴大羽作品的拍卖数据可以发现,其作品的市场价格走势经历了三次较为明显的跨越,分别是在二〇〇三年、二〇〇七年以及二〇一五年,这其实利益于其深厚的学术支撑和市场的广泛推介。二〇〇三年后,数场吴大羽重要作品相继在台湾、上海举办,例如吴大羽百年诞辰之际,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唯一一次吴大羽个展,并首次在内地出版了全面回溯其艺术人生的大型画册。学界对吴大羽作品的研究和整理为其市场推广积淀了学术力量,尽管由于收藏机构和藏家的惜售,其作品出现的频率不高,但百分之百的成交率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二〇〇七年和二〇一五年,吴大羽纸本绘画作品的上拍数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较小的蜡笔画、色粉画作品,成交价格从几万元人民币到几十万人民币不等。尤其是近几年来,这类作品的上拍数量已超过了其油画作品,成为拍卖的新宠。

文 / 杨梦瑶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二〇一八级硕士研究生

节选自《荣宝斋》2019.9期

责编/轩轩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