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来这里吧,我在一个傣陶小院找到了心中的小桃源!

Image 2021-05-10

^

还记得这些美轮美奂的傣陶吗?

泥土,手艺,一点一滴

这里是最柔软纯净的小桃源

傣陶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守护

天魅力姐要推荐的地儿,小伙伴们真的不陌生,就藏在景洪城机场老路曼喃村旁,版纳还是版纳,无论怎么发展建设,还是离不开本土地域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一片底蕴丰厚的文化沃土,民族文化渊源流长。

史料记载,傣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傣陶,顾名思义是傣族的制陶方法,全称是傣族曼轮制陶工艺,傣族自古喜爱制陶,制陶技艺流传工艺。

2006年5月22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曼轮制陶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依温就是传承这流传千年手工技艺的代表。

庭院一楼二楼摆放着那些“荣誉奖章”和精美的陶器,让人不禁想细细品酌这其中的美丽和奥妙。

晨的阳光照进小院,和煦的春风,就在这样“小小村落”里埋藏了几代人的梦想。

暖的午后,在傣族姑娘端倪着手中的陶器,仍然是自然与文艺交融的气息。

光让我们在这里停驻,慢慢欣赏这些“艺术品”,不禁惊叹这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将你的喜欢的样子

揉进陶土里

一次来这里, 是同爱茶的友人来买茶壶,我端着一只小陶碗,掌心润而冰凉。黏土本身的红白纹理,变化万千如云霞。我不忍边拍边赞,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好茶就得配好壶。

友是个对生活要求很精致的人,能入得了她的眼,当然不是一般的陶艺。

说来话长。傣族制陶工艺也上千年,工艺复杂,手艺人面临着如何创新改进以及将产品如何推销上市等诸多因素,如今,能传承下来并有这样的工作室规模真的很不容易。

些坚守传承的民间手艺人,也会开课邀请各界“爱玩泥巴”人士,共同探这其中奥妙,如何制得漂亮好陶。

如今,傣陶也越来越深受国内外游人的喜爱。

没错,一场场陶艺体验,就是大家一起玩泥巴呀!世界上所有好的东西,往深了钻,往宽里荡,都是乐趣无穷。

匠心独运

制陶工艺

^

和泥

在陶土运输过程中会有空气充斥

力度均匀地拍打和揉搓

可以使陶土更加的紧凑,增强其可塑性

加水将陶土和至无气泡表面光滑

用力将其甩至拉胚机中心

一定要用力哦,才能保证底部严实贴面

拉胚

启动拉胚机,用沾满水的双手轻拂

陶土便奇迹般开始有了形状

可得注意,拉胚是基础

是成型的最初阶段,必须扶在中心呢

当陶土划过指尖,心中泛起一阵小悸动

塑胚、塑形

通过指尖的用力

将竖直状的胚体塑造形状

从底部慢慢往上

螺纹圈圈分明

惊喜心中的形状就缓缓出现的眼前

收口

瓶口的浅平,取决于手指的角度

大拇指在外,其余四指轻放于内侧

顺着拉胚机的旋转,收口便完成了

到屏息静坐,作品初成时,制陶人难掩心中的喜悦。会彼此笑攀谁的创意更佳,谁的更美观。迫不及待拍照分享。

一整天的疲惫不堪,在那刻,早已烟消云散,时光,仿佛就这样慢了下来。

修胚

完成的陶土作品经过几日的放干

可通过修胚刀对瓶身进行曲线度的修整

使其更加美观

活泥吧燃起了柴窑

开启的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

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

结合着无与伦比的作品

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柴烧作品的成败。不同种类的木材在燃烧中会产生不同色彩质地的落灰,经高温融熔成自然的灰釉,落在瓶身,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作品表面甚至还可以感觉火焰流窜在坯体上所烙下的吻痕。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