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考古学 贝达遗址、贝格拉姆城址

Image 2021-05-07

Beida yizhi

贝达遗址

Beidha Site

西亚以前陶新石器文化堆积为主的遗址。也有中石器时代的堆积。位于约旦西南部佩特拉附近海拔1000 米的台地上,今名塞勒阿格莱特。1958~1967 年英国考古学者 D.柯克布赖德进行了发掘。这一遗址对于了解西亚早期新石器时代建筑的发展过程有重要意义。

贝达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居地

遗址的底层为中石器时代的纳吐夫文化。有类似土坯建筑的房屋。遗物主要为半月形石器、细石刻刀、梯形石刀、三角形石刀等,也有角贝装饰品及许多兽骨。这一文化层后来中断了,其上覆盖着厚达2~3 米的沙土层。到公元前 7000~前 6600 年,这里重新有人居住,新来者的文化即前陶新石器文化,其堆积自上而下分为 6 层。第 6 层的房屋是用石块砌成的半地穴式,呈圆形,门道有三层石阶,房屋中央有立柱,屋顶由木板、芦苇和粘土构筑。墙壁和地面涂泥。第 5 层的房屋仍为圆形,但已出现多边形建筑。到第 4 层,多边形房屋在数量上占优势,并且在聚落中央出现了长方形房屋,面积 5 米×6 米。第 3、第 2 层全是长方形房屋,有的房屋有走廊。第 1 层范围比前几层小,房屋建筑与第 4 层相似。各层建筑前后相承,不曾间断,展现了西亚早期新石器时代建筑从圆形到方形的发展过程。

贝达居民使用石器和骨器,石制品主要有锥、镞、斧、臼、杵、碗、盆,也使用涂泥或涂沥青的筐。遗址中还发现粘土烧制的动物像和妇女像。有用骨、石、贝壳制作的各种形制的饰物。从留存下来的植物种子看,食物主要依靠采集野生植物,但有的谷物如二粒小麦已处于从野生向栽培过渡的阶段。家畜大约只有山羊。遗址中见有产于安纳托利亚的黑曜石及来自地中海和红海的贝类,表明当时已存在原始的交换。

(毛昭晰)

Beigelamu Chengzhi

贝格拉姆城址

City Site at Begram

中亚大夏、贵霜时期城市遗址。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以北 80 公里。始建于公元前 2 世纪,公元 2世纪起为贵霜王朝都城, 5 世纪时因哒人的入侵而废弃。“贝格拉姆”意为王城,地当连接中亚、西亚和印度的交通要冲,是古代的商业重镇和战略要地。中国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的迦毕试即系此地。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法国考古团在此进行发掘。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此地即是贵霜王迦腻色迦的夏都。

该城址的文化堆积可分 3 期:第一期可上溯到大夏时代,年代约当前 2 世纪至公元 2 世纪中;第二期属贵霜时期,自 2 世纪中至 3 世纪中;第三期为贵霜、萨珊和小贵霜(寄多罗王朝)时期,自 3 世纪中至 5 世纪后半叶。

第一期未见城墙遗迹。第二期发现有厚达 10 米的城墙,城呈长方形,东西长 600 米,南北宽 450米,面积约 25 公顷。城墙主要用土坯砌筑,部分城段使用石材,城上筑有方形望楼。城门位于南墙中央,由此往北有大街直通城内。城内发现宫殿和寺院基址,城外亦有房屋遗迹。至第三期,上述城墙已被废弃,城市显著扩大,在其边沿发现有棱堡遗迹。在城址附近,还发现几处佛塔遗迹,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绍托拉克佛寺遗址。

出土遗物主要属于第二期。在城内大街东面,发现许多来自中亚其他地区以及印度、罗马、埃及等地的青铜和金质首饰。还有大量精致的手工艺珍品,如中国汉代的漆器,印度的象牙雕刻,希腊、罗马的玻璃器皿及青铜和石膏雕像,腓尼基的玻璃容器等。这说明贵霜王国与东西方各地有广泛的文化交流和贸易联系。镶嵌在椅背、箱子等木器上面的象牙薄片,浮雕出神像、人物和各种图案,富立体感,带有印度马图拉派的风格。陶器继承前期传统,有少量灰陶,大量使用红陶,彩绘带座杯,第三期则常见压印纹装饰。

(张广达 陈俊谋)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