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把手铲穿越古今,考三十年古享受“诗和远方”
贰
▲在杨军看来,考古工作也有“诗和远方”。
人物简介:
杨军,江西景德镇人,现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30多年,参加过中美合作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掘,并主持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德安北宋壁画墓和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等考古发掘。
晨报记者 谢舒婷
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30余载的杨军,时常会深入赣鄱田野,手拿一把小铲,在一系列无字天书中,靠着蛛丝马迹寻找“穿越时空”的线索。对于这种解谜感与穿越感,他是享受的。在近日的专访中,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说的:“考古人也有诗和远方。”
一次意外的邂逅
与大多数考古人自入行之前便对考古这一学科心之向往不同的是,杨军属于“误入其中”。上世纪80年代,他考上了四川大学,因为种种原因,进入了历史系考古专业。在当时而言,这是个既冷门又偏门的专业,许多刚进这个专业的学生都不知道学的是什么。带着对考古专业的不解,在“干一行爱一行”思想的自我催眠下,杨军开始了对考古专业、系统地学习。
大学期间,杨军有了更多机会参观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接触深埋在历史烟云中的璀璨文明。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古遗址,是杨军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实习研究的一处古遗址,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他渐渐对考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此后的生涯中越走越远。
一次仓促地放下锅铲
在30多年的考古经历中,杨军参与、主持过许多重大考古发掘工作,如中美合作的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掘及德安北宋壁画墓、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等考古发掘。此外,还有令他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头版头条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作为全国首位进入海昏侯墓的科研人员,回忆起那段经历,杨军至今印象深刻。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接到一通电话,称在南昌新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的墎墩山上发现了一座被盗过的古墓。当天傍晚,刚刚出差回到家中的杨军正拿起锅铲准备给妻儿做一顿可口的晚饭,突然接到时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墎墩山附近古墓被盗一事,并反复强调该墓所在位置是新建铁河一带。
▲在考古这条路上,杨军已经走了30余载。
出于职业敏感及深厚的专业功底,杨军立刻察觉到这其中很可能藏有大故事,因为新建铁河一带遍布着许多汉墓,此外,他在一些文献中也看到过海昏侯昌邑王曾在当地生活过的记载。想到这,他立马脱下围裙、放下锅铲,拿起考古工具赶往距离南昌市区50多公里的观西村。
到达现场时,杨军看见高大的覆斗形封土上有被盗墓贼挖出的三四十厘米厚的墓坑椁木,还有白膏泥和木炭。“我当时就判断这是一个汉代高等级的贵族墓。”杨军说。
一次深入盗洞的经历
亲眼看到这座汉代高等级的贵族墓后,杨军彻夜未眠,第二天天刚亮,他便叫上同行的工作人员,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再次来到现场。这个盗洞深14.8米,要想只身进入洞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现场,有当地人试图用打井所使用的绳子绑在杨军身上,送他下去勘探,但他认为盗洞“深得让人头晕”,此法不可行。于是,大家又把打井所使用的辘轳车拿过来,让杨军坐在吊篮里慢慢地深入盗洞。
就在杨军坐着吊篮渐渐深入盗洞时,一阵阵异香扑鼻而来。“有丰富野外考古经验的专家都有这个常识,距今时间较为久远的古墓葬一般是没有异味的,只有距今时间较近的墓葬才会有一种难闻的味道。按照常理,距今2000多年的汉墓应该一点味道也不会有,但这座汉墓不仅有味道,还是香味,显然是不寻常的。”
此后,随着对这座汉墓的考古发掘工作逐步推进,杨军等人在对内棺进行清理时,发现内棺尚存主人的遗骸痕迹,遗骸腰部位置有刘贺名字的玉印一枚,遗骸下面还有包金的丝缕琉璃席,席下整齐排列着诸多金饼。这些证据都直接证实了该墓主人身份正是西汉历史上第九个皇帝刘贺。
一次接近历史真相的发掘
说起刘贺,大家脑海中首先会想起史书中对他的评价——“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等,这名在位27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的帝王,真如史书中记载的那般不堪吗?在对海昏侯墓进行了9年发掘研究的杨军看来,历史的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我们在对海昏侯墓的发掘中,陆续出土了编钟、琴、瑟、排箫等礼乐用器;绘有孔子生平的漆质构件以及围棋盘等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有文学素养及生活情趣的帝王形象,这与史书中所记载的刘贺形象完全不同。”杨军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杨军对发掘出的哪件文物印象最深刻时,他思考片刻说道:“海昏侯墓出土的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就拿出土的金饼来说,它的出现与汉代的酎金制有关。在汉代,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皇帝都要亲自到太庙祭祀,所有的诸侯王也都要进献黄金。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想要重新恢复诸侯王身份的刘贺(只有重新回归到汉皇室中,刘贺才能回长安祭祖,改变他的政治待遇)也准备了酎金,并在上面写了‘南藩海昏侯臣贺酎黄金一斤’的字样。可惜的是,这批黄金并未如愿送到汉宣帝手中。不久,这批没有献出去的黄金连同其他黄金储备随着刘贺一同被尘封了起来,直到数千年后的今天被发掘出来。”
一次又一次的“搬家”
如今,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继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长期生活在野外,与泥土、遗痕打交道,寻觅故人留下的踪迹,这样的过程都是枯燥乏味的,但杨军很善于在这样的日常工作中找到“诗和远方”。
在他的理解中,“诗和远方”并不远,可以是安于辛劳的生活态度,可以是谦卑的生活哲学,也可以是调节气氛的生活情趣。闲来无事时,他喜欢欣赏钢琴曲,对于世界各大家的名曲,他都耳熟能详。在他看来,生活需要这种诗意的元素,只有内心永葆一颗诗意的心,人生才会过得随性、潇洒。
然而,崇尚随性、潇洒人生的杨军,内心也有一番酸楚。他有很多个“家”,从早前景德镇湖田窑址附近的“家”,到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附近的“家”,再到如今常驻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遗址附近的“家”,他在这些“家”中度过了无数个夜晚,但他那个真正的家却是极少能回去的。
长期从事野外工作,对家人的亏欠是杨军内心最大的酸楚。他告诉记者:“2011年西汉海昏侯墓刚开始发掘时,我小孩小学还没毕业,如今9年过去了,他都已经读大学二年级了,我错过了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这是我最大的遗憾。但也正因为有了妻儿的支持,我才能在考古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往
期
回
故
执行主编:康 婧
责任编辑:涂晓珺
编 辑:陈 磊
晨 读 江 西 │ 一个有文化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