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故宫陶瓷馆如何“出新”:千余展品,一部陶瓷史
5月1日,最新改陈的故宫博物院陶瓷馆面向公众开放。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创建于1952年,最初位于慈宁宫区,此后几经改陈、迁移。如今,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最新改陈的“陶瓷馆”落脚在曾多次奉献过精彩展览的武英殿。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新陶瓷馆的最大特点就是展品数量剧增,由原陶瓷馆的400多件增加到1000余件。展品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
展览现场
新陶瓷馆以故宫博物院武英殿正殿、“工”字廊和后殿敬思殿为主展厅,按时代顺序,以十个主题展示中国陶瓷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即通史陈列),并设独立展柜突出展示“各种釉彩大瓶”等体量较大的展品。武英殿正殿入口处搭建一处“展中展”空间,外观采用紫禁城古建筑元素,不定期更换展品(第一期将集中展示七件乾隆朝景德镇御窑镂空套瓶、转颈瓶、转心瓶等)。武英殿东、西配殿按功能展出清代宫廷大婚、祭祀、进膳、陈设和赏赐、万寿、宗教用瓷等六个主题。院内西北隅的浴德堂则专门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外销瓷。
正殿“展中展”展示的粉彩镂空花卉纹葫芦式转心瓶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陶瓷类藏品包括三十六万余件器形完整的珍贵文物、数千件器形基本完整的一般文物、万余片明清时期瓷器残片和从全国各地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古陶瓷窑址采集的七万多片古陶瓷残片和窑具标本。陶瓷类文物的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绝大部分传承自清代宫廷,流传有绪。
最新开放的陶瓷馆的陈设最大的特点就是展品数量剧增,由原陶瓷馆的400多件增加到1000余件,一级品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一千余件瓷器按照时代顺序紧凑地密布于展厅中,每个时代的陶瓷技艺的发展水准和呈现出的最新特点以展牌的形式悬挂在后壁,在每一个时代选择几一组最具代表性的、形状大小各异的瓷器陈列于前,信息密度很大,已经脱离了寻常展览的重展陈布置和着意呈现展览空间的疏朗意境和艺术品味,最新改陈的陶瓷馆更像是一场陶瓷教育课:游客按照时代一点点走过展架,读到哥窑的展牌,俯身一看,就是十多件最具代表性的哥窑瓷器;读到“釉里红”,展现在眼前的就是器形各异的一组釉里红瓷器,整饬有序的、颇有“知识布道”意味的展览让人很有获得感。
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展架
陶瓷馆的通史陈列部分即武英殿正殿展馆。这个展厅有十个主题,分别为“追踪溯源——新石器时代陶器”“瓷苑序曲——夏、商、周、秦、汉陶瓷”“青瓷初秀——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名窑迭出——辽、宋、西夏、金陶瓷”“瓷都奠基——元代陶瓷”“繁荣昌盛——明代景德镇窑和地方窑陶瓷”“清新雅致——明末清初景德镇窑瓷器”“登峰造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景德镇窑及地方窑陶瓷”“余辉闪耀——清代晚期、民国瓷器”,共计展品八百余件。
展览中,时代最早的是距今约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陶器。
彩陶花瓣纹钵(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彩陶水波纹钵(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第二个主题“瓷苑序曲”展示夏商周秦汉时代的陶瓷。夏、商、周时期,人们主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商代除大量烧造灰陶以外,还烧造精美的刻纹白陶和印纹硬陶。约在夏、商之际出现了原始瓷,为后来成熟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陶瓷生产更加专业化,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在南方获得普遍发展。秦始皇陵发现的兵马俑,充分体现了秦代高超的制陶水平和精湛的雕塑技艺。原始瓷出现于夏未商初、系以瓷土作胎、器表施一层透明草木灰釉或石灰釉、入窑经1200℃以上温度培烧而成的客器。其胎质坚硬。器表光亮,但与成熟瓷器相比,在胎体吸水率、机械强度、烧成温度等方面仍带有一定的原始性,故被称作“原始瓷”。
原始瓷青釉刻云雷纹錞(战国)
原始瓷青釉刻划凤鸟纹双系罐(西汉6)
西汉时期,我国北方发明的低温铅釉陶,为后来低温釉彩的发展奠定了工艺基础。东汉时期,成熟瓷器的批量烧造,堪称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彩绘陶系指在已烧成的陶器上用天然矿物颜料描绘纹饰后不再入窑焙烧的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遗址里已有发现,战国、秦、汉时期兴盛。一般是在灰陶上施彩,造型多为尊、壶、鼎、仓、俑等明器,所施色彩有红、赭、褐、黄、绿、青、白、紫等,纹饰多仿自同时期漆器,以云气、漩涡、龙凤、“四灵”纹等较为常见。低温铅釉陶器亦属于陪葬用明器。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陕西关中地区,东汉时期盛行于全国各地。造型多模仿同时期的漆器和青铜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彩绘灰陶凸刻龙凤纹带盖双系壶(西汉)
彩绘灰陶凸刻龙凤纹带盖双系壶(局部)
彩绘灰陶云气纹铺首耳钫(西汉)
东汉 酱黄釉陶犬
第三个主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
出现于夏、商之际的原始瓷,经过西周、春秋、战国、西汉的发展,至东汉已普遍演进为符合现代标准的成熟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历时360余年,陶瓷生产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南方制瓷技术明显提高,产区和规模不断扩大,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境内均有窑址分布。
瓷器品种主要为青瓷,也有少量黑瓷。器物造型以日常生活和随葬用盘、碗、槅、洗、壶、罐、烛台、虎子、唾壶、熏炉、谷仓、人物俑、动物俑等为主,产品各具地方特色。
三国吴越窑青釉卣形壶 朱然墓出土
青釉羊形烛台
青釉戳印圆圈纹人骑辟邪形烛台
下面这件北朝青釉塑贴飞天团龙纹六系莲花尊是北朝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为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祖氏墓群出土的四件莲花尊之一。其形体高大,气魄雄伟,集塑贴、模印、雕刻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体,纹饰华缛精美。尊上的莲瓣、团花、飞天等装饰题材与南北朝时期盛行佛教文化的历史背景相吻合。科技工作者对这种青瓷进行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其胎、釉的化学组成与南方青瓷不同,具有北方青瓷特点。该青釉莲花尊堪称北朝时期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
北朝青釉塑贴飞天团龙纹六系莲花尊
第四个主题展示隋、唐、五代的瓷器。
隋代陶瓷生产承前启后,无论在造型还是装饰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四系盘口瓶,双联瓶、四系罐、高足盘、鱼篓式罐等,均为隋代瓷器中的典型器物,刻划的忍冬纹,相间排到的模印花朵与花叶纹,均属于隋代瓷器上代表性纹饰。隋代瓷器普遍胎体较厚重,施釉不到底,流釉现象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