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浙江宁波鄞州蔡沟塘晋墓发掘简报

Image 2021-05-02

浙江宁波鄞州蔡沟塘晋墓发掘简报

浙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文管办

墓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东北蔡沟塘西麓低缓的山坡上,西距宝瞻公路约50米,西南距东吴镇政府约1公里(图一)。2006年8月5日至9月5日,为配合当地基本工程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过程中共清理晋代砖室墓葬5座(包括西晋元康年间纪年墓葬2座),出土一批陶、瓷、石、骨、铁质遗物。现将相关发掘情况作一简要报告。

图一 蔡沟塘墓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

M1平面凸字形单砖室券顶墓,带甬道。墓向270°。券顶已坍塌。墓室平面长方形,内长4.05、宽1.76、残高1.04米。墓室左、右、后三侧壁均以长方形砖错缝平砌,砖长30、宽15、厚约4厘米。墓砖上下平面及两侧面均模印有钱纹、网格纹、横直平行线纹、交叉线纹、辐条纹或其组合纹饰,部分墓砖朝室内一侧阳刻“元康四年八月造富贵昌保万年”铭文(图二,1、2)。甬道平面长方形,内长 0.95、宽 1.02、残高0.44米。前壁封门大部已毁,左、右两侧壁砌法与墓室基本相同,用砖规格亦大体一致。墓室底部中后侧高出前侧及甬道底两层砖,除交接处铺有三层地砖外,余皆平铺人字形地砖一层并延伸至四壁中,局部地砖不存。推测砌墓时系先在山坡上挖出墓坑,在坑底铺上地砖后,再在地砖之上砌筑墓室和甬道。墓室底部中间设排水沟一条,沟底与室底前部及甬道底部齐平。该墓因盗扰严重,仅出土有青瓷堆塑罐碎片数片和2件青瓷小俑,从瓷俑造型、大小看可能亦为堆塑罐上的残损部件(图三)。

M2平面凸字形单砖室券顶墓,带甬道。墓向260°。券顶已坍塌。墓室平面长方形,内长3.64、宽1.54、残高1.2米。墓室左、右、后三侧壁均以长方形砖错缝平砌,砖长35、宽18、厚5厘米左右。墓砖上下平面模印有钱纹、菱形填线纹和直线纹,两侧面模印钱纹、网格纹与平行线纹等组合纹饰。甬道前端残,推断平面为长方形,残长1.08、宽0.92、残高0.94米。前壁封门已毁,两侧壁砌法与墓室基本相同,用砖规格亦大体一致。墓底横竖平铺地砖一层并延伸至四壁中。推测砌墓时系先在山坡上挖出墓坑,在坑底铺上一层地砖后,再在地砖之上砌筑墓室和甬道。该墓经过盗扰,无遗物出土(图四)。

图二 纪年砖拓片

1、2.M 1 3.M 5

图三 M1平、剖面图

图四 M2平、剖面图

图五 M3平、剖面图

M3墓葬前部因工程取土破坏严重,平面形制不明,推测应为单砖室券顶墓。墓向255°。券顶已坍塌。现存墓室平面长方形,残长4.1、内宽1.71、残高0.84米。墓室左、右、后三侧壁均以长方形砖错缝平砌,砖长 40、宽 19、厚约 4厘米。墓砖上下平面模印叶脉纹或曲尺纹,侧面无纹饰。墓底横铺地砖一层并延伸至四壁中。推测砌墓时系先在山坡上挖出墓坑,在坑底铺上一层地砖后,再在地砖之上砌筑墓室。出土遗物仅见有陶器盖和黛板等(图五)。

M4平面凸字形单砖室券顶墓,带甬道。墓向255°。券顶已坍塌。墓室平面长方形,内长 4.02、宽 1.78、残高 1.68米。墓室左、右、后三侧壁均以长方形砖错缝平砌,砖长40、宽19、厚4厘米左右。墓砖上下平面模印叶脉纹或曲尺纹,侧面无纹饰。

甬道因施工取土被破坏,残长0.4、宽1.2、残高 0.96米。甬道壁砌法与墓室基本相同,用砖规格亦大体一致。甬道底与墓室前侧底部横直平铺地砖一层,墓室中后部不见铺地砖。该墓出土遗物主要见有青瓷双系罐、陶罐、陶三足盘、骨串饰、铁锛等,另在墓室倒塌填土中发现青瓷钵1件(图六)。

图六 M4平、剖面图

图七 M5平、剖面图

图八 西晋墓葬出土遗物图

1、2. 青瓷俑(M 1:1、M 1:2)

3. 青瓷双系罐(M 4:1)

4. 钵(M 4填土:1)

5. 器盖(M 3:1)

6. 三足盘(M 4:3)

7. 陶罐(M 4:4)

8、9. 黛板(M 3:2、M 3:3)

10. 串饰(M 4:2)

11. 锛(M 4:5)

M5平面凸字形单砖室券顶墓,带甬道。墓向270°。墓室平面长方形,内长3.66、宽1.52、高2.08米。室顶采用楔形砖起券,砖缝间以陶片填塞加固。左、右、后三侧壁均以长方形砖错缝平砌,砖长32、宽16、厚约5厘米。墓砖上下平面及两侧面模印钱纹、套菱纹、重三角纹等各类组合纹饰,部分墓砖朝室内一侧阳刻“元康□□□□□”铭文(图二,3)。甬道平面长方形,内长 0.88、宽 0.94,残高0.92米。券顶已塌,两侧壁砌法及用砖与墓室基本相同,前壁则以长方形砖之字形斜砌封门。墓室底部中间横直平铺地砖二层两排,后侧满铺人字形地砖一层,前侧及甬道底亦平铺人字形地砖一层,但低出中后侧两层砖。铺地砖均延伸至四壁中。推测砌墓时系先在山坡上挖出墓坑,在坑底铺上地砖后,再在地砖之上砌筑墓室和甬道。该墓在发掘前已经被盗,无遗物出土(图七)。

二、出土遗物

此次在东吴蔡沟塘发现的这几座墓葬,虽然大都经过较为严重的扰动或盗掘,但还是出土了一些随葬器物,器类主要见有青瓷俑、青瓷双系罐、青瓷钵、陶罐、陶三足盘、陶器盖、骨串饰、铁锛和黛板等,计11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青瓷俑 2件。标本M1:1:头顶部残,眼珠凸出,合掌向上如揖状。底部有缺痕。上部施淡绿色釉,下部釉色淡黄。通高6.5厘米(图八,1)。标本M1:2:顶部饰圆尖顶小帽,双目内陷,拢手于前。底部有缺痕。上部施淡绿色釉,下部釉色淡黄。通高7.8厘米(图八,2)。从这两件瓷俑大小、造型及底部残缺并结合M1中出土青瓷堆塑罐残片等情况分析,其应为这一时期流行的青瓷堆塑罐上的组成部件。

青瓷双系罐 1件。标本M4:1:敞口,圆唇,溜肩,上腹鼓,下腹收,平底微内凹。肩部设对称双系,上饰简化兽面纹。器身上半部施黄绿色釉,下部釉已脱落。口径12.8,底径12.8,高 18 厘米(图八,3)。

青瓷钵 1件。标本M4填土:1:圆唇,口微敛,弧壁,平底微内凹。器身上部施黄绿色釉,下部红胎外露。口径11.6,底径 4.8,高 4.4 厘米(图八,4)。

陶器盖 1件。标本M3:1:泥质黄褐陶。盖顶有一小钮。通高4.4厘米(图八,5)。

陶三足盘 1件。标本M4:3:泥质灰陶。敞口,尖唇,弧腹微折,平底,三扁足。腹设对称铺首形双耳,口径38.4,通高 9.6 厘米(图八,6)。

陶罐 1件。标本M4:4:泥质灰陶。直口,平沿,鼓腹下内收,平底微内凹。口径8.4,底径6.4,高7.2厘米(图八,7)。

黛板 2件。皆青灰色石质。标本M3:2:残长7.1,宽5.3,厚 0.5 厘米(图八,8)。标本 M3:3:残长 10.5,宽 8.2,厚1.1 厘米(图八,9)。

骨串饰 1件。标本M4:2:中有对穿孔。长2.4厘米(图八,10)。

铁锛 1件。标本M4:5:锈蚀严重。顶部有插接槽。长约 12.8 厘米(图八,11)。

三、结语

宁波地区两晋墓葬的发现与发掘,有据可查者迄今已逾百座,其中有明确纪年的两晋墓葬也已达二十余座。此次在鄞州东吴蔡沟塘发现的五座砖室墓葬中,M1和M5分别出有“元康四年八月造富贵昌保万年”与“元康□□□□□”两种纪年砖,这为墓葬具体年代的判断提供了直接依据。按“元康”为西晋惠帝司马衷年号,从291年一直延用到299年,据此可以推断M1年代为294年,M5的埋葬年代则应在291至299年间,二者均为西晋元康年间的墓葬无疑。

发现的M2、M3和M4这三座墓葬虽然没有明确的纪年材料出土,但它们与M1和M5无论是在形制结构、砌墓方式还是在墓葬走向等方面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一致:在形制结构上,除M3墓室前部因工程取土破坏严重,平面形制不明外,其余四座墓葬均为平面凸字形单砖室券顶墓,这种形制结构的墓葬在浙江地区两晋墓葬中是很常见的;在砌墓方式上,除M4情况难以确定外,其余四座墓葬均为先在山坡上挖出墓坑,在坑底铺上地砖后,再在地砖之上砌筑墓室和甬道;在墓葬走向上,这五座墓葬方向均在255°至270°之间,基本属于同一走向。此外,M4中出土的青瓷双系罐与江苏句容西晋元康四年墓、江苏吴县狮子山四号西晋墓以及本地区慈溪名湖公社发现的西晋纪年墓中出土的青瓷双系罐在造型上较为相似。据此,我们认为M2、M3和M4这三座墓葬的时代也应定在西晋时期为宜。

汉晋时期,在今宁波境内置有句章、鄞、鄮、余姚诸县,今之宁波市鄞州区宝幢与北仑区小港交界处的鄮山一带即为当年鄮县县治所在。此次发掘晋墓的埋藏地点毗邻宝瞻公路,相距宝幢不过数里之遥,历史上该地域也曾有过两晋时期的墓葬发现。蔡沟塘这批晋墓的发掘,对于进一步认识当时该地区的生活状况及丧葬风俗等提供了又一批堪资借鉴的可靠依据。

附记:参加此次发掘的有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结华、许超,宁波市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朱海燕,技工渠开营、张留军。

制图:许超;拓片:孙贵洪;考古领队王结华。

执笔:许超、王结华

注释:

王结华:《宁波地区两晋墓葬发掘与研究》,《东南文化》2006年第4期。

黎毓馨:《论长江下游地区两汉吴西晋墓葬的分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长征出版社,1997年版。

南波:《江苏句容西晋元康四年墓》,《考古》1976年第6期。

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吴县狮子山四号西晋墓》,《考古》1983年第8 期。

林华东、展汝:《宁波慈溪发现西晋纪年墓》,《文物》1980年第10期。

(南宋)罗濬等撰:《宝庆四明志》卷一二《鄞县志卷第一·沿革论》:“鄞县(注:今宁波市鄞州区)东三十里,阿育王山之西,鄮山之东,有古鄮城,初鄮县治也。”

施祖青:《鄞县宝幢乡沙堰村几座东汉、晋墓》,《东南文化》1992年第3期。

转载自 《南方文物》 2013年第3期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