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欺瞒的人性故事-纪德《田园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一个关于人性的自我欺瞒的故事。
小说讲述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不仅对她关心备至,还极力启发她的心智,使她脱离蒙昧状态,领略她看不见的美妙外界。牧师从慈悲之心出发,一步步堕入情网,给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对现实。
盲女错把感激之情当成爱情,可是她治好了双眼才看清,她爱的是儿子亚科而不是父亲,她也看清这种爱无异于犯罪,给一家人带来不幸。于是,她只有一死,假借采花之机失足落水。
理解《田园交响曲》一直绕不过去的是纪德本人对小说的自述。纪德在《日记》中曾经评论过自己的几部创作:
除了《地粮》是唯一的例外,我所有的作品都是讽刺性的;是批评性作品。《窄门》是对某种神秘主义倾向的批评;《伊莎贝尔》是对某种浪漫主义的空想的批评;《田园交响曲》是对某种自我欺骗的批评;《违背道德的人》是对某种个人主义的批评。
“对某种自我欺骗的批评”就成为作家本人对《田园交响曲》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定评,也奠定了解读作品核心命意的一种基调。
可以说,纪德相当完美地实现了他的创作初衷,《田园交响曲》的情节主线展示给读者的正是主人公本能爱欲与道德准则的冲突。
救助、收留、保护并启蒙了盲女吉特吕德的“我”,称得上一个不失高尚的牧师,但是当他逐渐在内心深处对盲女萌生爱欲情怀,却对自己的私欲“出于本能”地掩饰,屡屡借助对《圣经》有利于自己的妄自解释获得心理安慰,甚至不惜阻挠和破坏盲女与自己儿子雅克的爱情的时候,作为一个牧师的“我”则已然陷入了自欺欺人的虚伪境地。
这部小说呢,对我倒是没起到什么大的波折心里上,只是让我对纪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依然是那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他依然描写了周边一群生活在套子里的人,他们很拘谨,没有释放出真实的自我。我是个不管别人如何,我要走出我的路线的人,我也没有资格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
故事的内容及涉及的情感、思想,暂且不多说,这些显然是很重要的;此外,纪德小说笔法或写法也有他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值得重视的。
1,叙述方式。所采用的叙述方式,像普鲁斯特的小说文体那样,很细腻、深入,同时,又穿插了日记、书信,甚至直接采用日记的形式(如《田园交响曲》),这种结构方式是有意思的。
2,人称问题。深入挖掘内心,采用第一人称,使读者能深入反思,这是其小说的魅力所在,因此,尽管是简单的故事,然而能有很深的感染力,引发很多思考、感叹。
3,与经典相伴。在构造了一个迷幻的、独立的故事中的世界时,也引用不少经典作家作品(如诗句),或对某些古典进行讨论,这就在幻想与真实之间形成某种平衡,同时又是动态的,充满魅力的。
尽管是很独立的、虚构的故事,然而因为与真实存在过的、且是在人类心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作家作品发生关联,则小说本身也因此沾染了经典的味道、气息或经典的标签。
4,返回写作本身。小说叙述中,在故事之外,也常会提到写作本身(或对自己所写文字如日记等的阅读),也即时常反省、返回、返照自身,故事中人物与实际写作者之间形成某种关联,伟大作家的叙述手法、风格特征等,在早期作品中就初见端倪了。
时光流逝了近一个世纪,在《田园交响曲》问世后近一百年的今天,它那探问人性深度秘密的光辉,依旧闪烁在人类阅读史的夜空,值得现在的中国读者再度驻足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