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先睹为快,草堂书院这么逛

Image 2021-04-28

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又有了新地标!4月28日,历时四年,重建后的草堂书院携书香文气再度回到大众视野。

好雨知时节。一夜春雨过后,记者带您走进重建后的草堂书院,瞻仰草堂,拜谒诗圣。

恢复重建后的草堂书院占地三千余平米,主要有两重三进四合院的中国传统古建筑院落和一幢单体古建三大主体建筑。

建筑古朴典雅、气势宏伟,主要有展示书院文化的序厅、开展书院教育活动的国学小讲堂、缅怀文人先贤的名人书房、提供书院藏书阅读的图书馆、开展书院学术活动的研修室、开展百人以上的讲座论坛的大型学术报告厅以及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社教活动的仰止堂。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还未进门,稚嫩的童声响起,打破了书院的宁静,仿佛穿越千年的琅琅书声,为重装启幕的草堂书院增添了盎然生机,一问才知,草堂小学3年级的小学生们正在此开展“草堂一课”的诗歌诵读课程。

草堂书院的另一处小讲堂里,一群小学生正在泼墨挥洒,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据草堂书院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的5月,“草堂一课”安排了7项活动,包含传统书法、国画花鸟和小讲解员培训等内容。

追溯草堂书院历史,可至元代。当时,蜀地地方官员纽怜重视文教,推崇杜甫,以“成都草堂”为“先儒过化之地”,于是以私财建立书院一座,是为草堂书院,曾出现“收书三十万卷”的盛大规模,与扬雄墨池、文翁石室齐名。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时任四川巡按御史姚祥将书院移建于草堂前,为屋三楹,规模与元时相当。清乾隆末年,四川按察使顾晴沙主持修葺书院,并改名为少陵书院。晚清民国时期,因战乱频繁,草堂书院一度荒废。

2017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传承诗圣文化,延续天府文脉,启动了恢复重建草堂书院工程。重建后的草堂书院以打造中国诗歌教育推广中心、杜甫诗歌文献收藏中心和全国诗歌文化研究中心为目标,兼具学术研究与社会教育功能,以实现博物馆、书院、学院的三结合。

草堂书院图书馆聚落里,现有1万余册藏书,杜甫、杜诗等相关的各类书籍一应俱全。声音图书馆则提供了杜甫研究相关的齐备音频资料。

人们在此与书为伴,享受阅读的宁静。

重建后的草堂书院迎来许多特别的“访客”。草堂书院里的叶圣陶先生故居前,一群白发老人正乐呵呵地排队合影。“回家了,高兴!”原来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孙女叶小沫和孙子叶永新回到了叶老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据工作人员介绍,草堂书院两侧的名人书房,主要是用于还原著名教育家、学者的书房旧貌,同时缅怀先贤,引导公众读书的兴趣。现在展陈的分别是缪钺先生和叶圣陶先生的书房,他们二人都与杜甫草堂有着深厚的渊源。缪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家,四川省杜甫学会首任会长,《杜甫研究学刊》首任主编。叶圣陶先生是著名教育学家,曾来到草堂,题写篆书“工部祠”。

4月28日,草堂书院的揭幕仪式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二十一届、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同期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这一文化界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多家书院的专家学者近200人齐聚一堂,共传诗圣薪火。

正值《杜甫研究学刊》创刊四十周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特意举办“风雨兼程四十载 砥砺奋进铸华章——四川省杜甫学会、《杜甫研究学刊》历程展”,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为期两个月的展览,分为“荣膺使命”“文坛盛聚”“春华秋实”三个单元,通过珍贵的文物档案、详实的图文资料和生动的多媒体形式,详尽地回顾了四十年来四川省杜甫学会、《杜甫研究学刊》与杜甫研究共发展、与草堂建设同命运的历史脉络,展现出一幅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的生动画卷。

另一边,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与瘦西湖扬派盆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2021成都&扬州盆景联展正在进行,与草堂书院内百年香樟、古楠、古银杏、川派盆景相辉映等待着人们前来品鉴欣赏。据悉,展览将持续到5月7日。

(文中图片均由王雪娟拍摄)

责编:贾亭沂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