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到《白鹿原》中找我去”,纪念陈忠实先生逝世五周年

2021-04-26

2016年4月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在西安去世,今年五周年。为纪念陈忠实先生对文学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为回顾出版社几代编辑与作家深厚的友谊,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都图书馆、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京津冀之声FM100.6主办的,“到《白鹿原》中找我去”——纪念陈忠实先生逝世五周年活动,于4月25日上午在首都图书馆举行。

陈忠实先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白鹿原》集家族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自《当代》1992年第6期、1993年第1期发表,1993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单行本后,获得了读书界、评论界及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被称为一部“民族的秘史”“当代中国文学的里程碑”,并于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最高成就茅盾文学奖,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成为一座记录时代发展的文学高峰。

《白鹿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并收入“百年百种优秀中国图书”、“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大学生必读丛书”“中国文库”“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新中国七十年七十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等多种丛书,至今长销不衰,累计印量已超过三百二十万余册,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广泛流传。

陈忠实先生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当代》杂志的渊源也非常久远,从他的老朋友、《当代》原主编何启治,到亲自到西安取《白鹿原》手稿的洪清波,到后来的年轻人,友情延续了几代人。陈先生他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发表在《当代》上,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初夏》,发表于1984年的《当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发表于1992年第六期和1993年第一期的《当代》。1999年陈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在,完成了一个过程》,对《当代》给予了情深意切的认可,“《初夏》的反复修改和《白鹿原》的顺利出版,正好构成一个合理的过程……《当代》在我从事写作的阶段性探索中成就了我。”

多年来,陈先生毫无保留地感念着推动他的创作、读懂他的内心的人文社的编辑们。2012年,陈忠实先生在人文社出资、设立了“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两年一选,奖励社内从事当代文学工作的编辑,这是国内首个由个人出资设立的编辑奖。白鹿文学编辑奖至今评选两届,分别是2013年和2015年,奖励在当代文学出版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编辑。这个奖的设立,显示了陈先生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信任,和为推动当代文学发展、奖掖文学后辈的质朴真心。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先生在西安去世,为表达杂志对作家的敬重与哀思,《当代》杂志第一时间向文坛内外的诸位作家、编辑约稿,于当年第四期上刊登“纪念陈忠实专辑”,成为陈先生去世后文坛第一本纪念专辑。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又扩大作者范围,约请更多与陈先生有过交往的作家撰写文章,结集出版了《陈忠实纪念文集》。

至今陈先生已经故去五年。他曾留下一句话:“到《白鹿原》中找我去”。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读者对于《白鹿原》的阅读和理解仍在持续,其影响力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削减,相反却呈与时俱增之势。

本次纪念活动现场,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致辞表示,中国出版集团作为出版“国家队”,肩负着推出精品、传播精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以拥有像陈忠实先生这样卓越的作者为荣,以出版像《白鹿原》一样的精品文学为己任。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在致辞中提到,当年陈忠实先生把呕心沥血创作的巨著《白鹿原》交予《当代》杂志发表,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将自己的生命交了出来”,而人民文学出版社亦没有辜负陈忠实先生的生命之托,用心编辑、多次再版,至今各种版本已出版三百多万册,并通过各种形式扩大作品的影响,包括向海外推广,用新媒体形式再传播等。

到场嘉宾还与读者分享了《白鹿原》出版背后的故事,解读了《白鹿原》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影响,探讨了《白鹿原》在广播、舞台和荧幕等艺术形式上的影响和意义,让场下读者对陈忠实先生与《白鹿原》有了全方位的理解和认识。本次活动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京津冀之声节目监制白钢担任主持人,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主持人刘昊洋现场演播了《白鹿原》片段。

据悉,陈忠实先生多年好友、著名作家陈彦因时间冲突不能参加本次活动,特地发来写于五年前陈忠实先生去世时、一直未曾发表的纪念文章《不息的精神火炬》,深情道出两人的交往情谊,写活了朴实真诚磊落善良的陈忠实先生,写出了一位让世人“心甘情愿去仰望的人”。此文将首发于《当代》杂志2021年第3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