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被贬儋州的苏轼在田间唱歌,偶遇送饭老婆婆,一语点醒东坡

2021-04-25

苏轼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却历经坎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道尽了苏轼这一生的颠沛流离。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在黄州过了几年最艰苦的日子后,苏轼又迎来了命运的转机,1085年返回朝廷,升为礼部侍郎,三个月后又做了翰林学士,知制诏、知礼部贡举;1089年又成了龙图阁学士,知杭州,随后又担任扬州知州、颍州知州、定州知州等。但是,到了1093年,新党再次执政,苏轼再次开始了颠沛流离,1094年,他被贬往惠州,1097年,又被贬到更偏远的儋州。

儋州是苏轼被贬的最后一个地方,也是苏轼人生中最艰苦的阶段。此时的苏轼,虽然早就炼成了豁达通透的心态,却也不可避免地会想起自己过去那些辉煌。

据张宗橚的《词林纪事》记载,“东坡在昌化军,长负大瓢行歌田间,所歌者,《哨遍》也。馌妇年七十,云:‘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里人因呼此妇为春梦婆。”

这段话说了苏东坡在儋州的一段故事,被贬到儋州昌化军的苏东坡,常常背着大瓢,在田间唱歌,唱的什么歌呢?就是自己写的《哨遍》。“馌妇”,也就是往田间送饭的女人,这位“馌妇”可不年轻,已经七十岁了,她听见苏轼的歌,说了一句话:“你往常的富贵,只不过是一场春梦罢了!”因此,后来人们就管这个老婆婆叫“春梦婆”。

那么,苏轼的《哨遍》,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老婆婆要这么说苏轼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一起看一下,苏轼的这首《哨遍》。苏轼的一生,写了两首《哨遍》,其中一首是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成了《哨遍》,这首词显然不可能有什么怀念自己过去富贵的内容;另一首是《哨遍·春词》——

睡起画堂,银蒜押帘,珠幕云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一霎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方杏靥匀酥。花须吐绣,园林排比红翠。见乳燕捎蝶过繁枝,忽一线炉香逐游丝。昼永人闲,独立斜阳,晚来情味。

便乘兴携将佳丽,深入芳菲里。拨胡琴语,轻拢慢捻总灺利。看紧约罗裙,急趣檀板,霓裳入破惊鸿起。颦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任满头红雨落花飞,渐鳷鹊楼西玉蟾低。尚徘徊,未尽欢意。君看今古悠悠,浮宦人间世。这些百岁,光阴几日,三万六千而已。醉乡路稳不妨行,但人生,要适情耳!

苏轼的这首《哨遍》,写于1088年,他在汴梁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诏时期。此时的苏轼,正是“三入承明,四至九卿”的人生得意期间。从这首词的内容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当时的苏轼,非常惬意的生活状态。

“睡起画堂,银蒜押帘,珠幕云垂地”,若不是达官显贵,断断不可能有这些闲适富贵的生活。睡醒后的苏轼,看着后园内的“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看着“方杏靥匀酥,花须吐绣,园林排比红翠”,诗兴大发,才有了这样很瑰丽的一首词作。

但彼时苏轼那种“便乘兴携将佳丽,深入芳菲里”,“拨胡琴语,轻拢慢捻总灺利”的日子,与眼前苏轼不得不亲自在田间躬耕的日子,对比不是一般的大。

即便是那些豁达潇洒的苏轼,也不可避免地想起自己曾经的富贵生活,因此才会常常唱自己曾经写下的这首《哨遍·春词》。然而,此时这位到田间地头,为亲人送饭的老婆婆,却一语点醒了苏轼,“你过去那些繁华,只不过是一场春梦而已!”

从此以后,“春梦婆”变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典故,用来形容富贵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海南写下的一首诗中,也曾经再次提到这位“春梦婆”,即《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子云、威、徽、先觉,都是苏轼在海南的朋友,也都姓黎,苏轼在海南的时候,常常和他们一起饮酒相聚。在这首诗中,苏轼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告诉了这四位好友,其中的“换扇惟逢春梦婆”,就是那位到田间送饭的老婆婆,给苏轼的人生感悟。

伟大如苏轼,尚且免不了有追忆往常富贵的心态,却又被一位普普通通的送饭老婆婆,当头棒喝,一语点醒。是这位老婆婆比苏轼更高明吗?也并非如此。人生,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其实并不容易。不过,只要能随时听取别人的建议,而不去计较对方的身份,就是令人敬佩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