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年度中国好书和文津奖揭晓,这些获奖图书你都读过吗?

2021-04-24

“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世界读书日”,并发表以上宣言。

200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设立“文津图书奖”。文津,是国图的象征,亦即文化津梁之意。国家图书馆希望通过这一奖项在全社会营造出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3年,在中宣部的支持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每年都会主办“中国好书”评选活动。“中国好书”评选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好书推介传递正能量,推动和引导全民阅读,目标是“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好书”。

在世界读书日的这一天,我们也迎来了2020年度文津奖和中国好书的揭晓时刻。

这一次,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公式之美》与《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两本书入选了文津奖。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和杨振宁的规范场,摸索着宇宙终极游戏的规则;费马大定理和欧拉恒等式,揭示出宇宙变化背后的数学世界;从凯利公式到贝叶斯定理,逐渐完全预测人类行为;蝴蝶效应的洛伦兹方程组和三体问题,告诉我们数学的界限在何处……

《公式之美》一书详细解读了23个人类最普遍、最深刻、最实用的公式,试图用人文解析数学之美,重塑人类理性堤坝,以抵挡盲信洪流。

而《阅读的力量》一书则全面梳理了自苏格拉底以来的数百位西方思想家有关阅读和读写能力的经典论述,系统地考察了阅读人群的历史变迁,阅读对不同文化处境中的读者和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将关注的焦点落在当下,对各种贬低阅读和读写能力的倾向及试图回归口传文化时代的幻想加以有力驳斥,为我们呈现了阅读活动的丰富性和多重后果:它可能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也可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甚至邪恶的力量。你怎样对待阅读,阅读就怎样对待你。

昨晚,“中国好书”颁奖典礼播出。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书内书外》有幸获奖。

《书内书外》由书法家、诗人沈鹏先生十九篇授课讲稿整理而来。此书以一种田园漫步的方式,神游于书内书外互为交织的世界,以哲人诗家的方式探寻其中蕴藉的美。点滴顿挫之间,先生的人生轨迹以及他对于艺术上至人生的深度思考跃然纸上。

01

九十年的人生轨迹

《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一个体魄强健的男子右手托着下颌俯身而坐,冷静地注视着下方,陷入了深沉而痛苦的思索中。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源自不断的思考与不懈的追求,科学家用智慧揭示大自然的奥妙而为人类造福,艺术家施展神思妙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塑造出各种美的形象。沈鹏先生,无疑属于后者。

沈鹏先生生于风雨飘摇的1931年。从他诞生到现在的90年,正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社会的时期,其间纷繁复杂的风云变幻和文化激荡都在先生心里留下了投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先生1950年起在《人民画报》社工作,后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40多年。

生于忧患的旧中国而长于满是希望的新中国,这让沈鹏既具备了从前辈学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学术品格和批判精神,又有了扎实的美术学功底和宽博的学识与眼界。

改革开放以来,沈鹏身为当代书法40年不平凡历程的领导者、参与者,更是始终以一种深邃长远的历史眼光俯仰瞻眺,审视书法,关注现实。

他在担任中国书协主席期间,敏锐地洞察到当代书法生存的内外部危机,发表了《书法环境变异与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文章,指出书法正处在历史转型期,警示书法界不要陶醉于某些泡沫现象。

他主持制定了《中国书法发展纲要》,将书法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课题摆在大家面前。在《共和国书法大系》序言中,他对历史进行了理性的回顾与梳理,对当代书法现状和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构想,字里行间透露出很强的忧患意识。

近十来年,沈鹏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仍在中国书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央文史馆等机构讲习传播书法艺术与古典诗词,以自己的智慧化育、启迪后学。

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精英班”上,他提出了“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的十六字教学方针,在书法界产生很大影响。

02

书法的十六字方针

先说“宏扬原创”。

艺术要有创造性,整个书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的历史。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原创呢?原创跟我们所说的创造有什么不同?

沈先生认为,提原创是要让我们的艺术创作,能够更直接地从古人的源泉里获得灵感。所谓原创,包含着对传统的尊重。

《罗丹艺术论》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在菲狄亚斯与米开朗琪罗面前,我们要躬身致敬。”菲狄亚斯是古希腊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在这些伟大的先人面前,我们要心存敬畏。

所以说,提原创不是不要传统,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要真正懂得如何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是从传统里面去发现精粹,去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宏扬原创”,是说怎么能从传统中找到一个方面,加以发扬,变成自己的东西。传统的经脉很多,能够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某个方面。根据自己需要,有的人吸收得多,有的人吸收得少,有的人吸收这一方面,有的人吸收那一方面。天赋、个性不同,学习的重点也不同。

其次是“尊重个性”。

原创要有个性,所以先生提出尊重自己的个性。临帖,谁能做到跟原帖100%相像?不能。因为是人在临,不是复印机。

在临帖的过程中,有个性成分,这是正常的。尤其是自己个性中美好的东西,要加以发扬。当然,个性中也有不好的东西,不要认为个性都是好的。像街上有些招牌字,也有个性,但大多数不能说是好字。既然个性有两面,那么扬弃什么,吸收什么,就要有所判断,这种判断往往是在潜意识当中形成的。

潜意识当中怎么形成?第一靠天赋,天赋是客观存在的;第二靠学养,看得多,理解得深,自然知道哪个好,哪个不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我们要尊重自己的个性,发扬自己的个性,也要尊重别人的个性,不要都以个人的爱好来判断。书法发展是多元的,不是狭隘的。如果动不动就说这个不合于艺术的主旋律,那个不正统,这样说行吗?这些话不要轻易说,但是要善于区别好坏。

再次是“书内书外”。

这个“外”是无限的,每个人上课时桌上的杯子,杯子以外是课堂,再往外是北京、中国、地球乃至整个宇宙。

书外功夫也是一样,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学,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一般来讲,对于书法家来说,古典文学、古诗词,还有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懂得越多越好;不仅要懂得多,还要善于吸收到你的书法创作中。

书内,也是无限的。一个人有数万亿个细胞,每一个细胞里面又是无限的,小到粒子都是无限可分的。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长的一根棍,每天切一半,一直切下去,也是切不完的。书法里的“一波三折”,实际上不光有三折,还有无限的折,我们写的每一笔,都有无数的点在那里折冲运行。所以说,书内也是无限的。

最后是“艺道并进”。

古人早就说过“艺进于道”,苏东坡、黄庭坚都有类似的话。“道”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哲学见解对“道”有不同的解释。

老子有老子的解释,孔子有孔子的解释。但是我们这里讲的“艺道并进”,这个“道”就是精神境界,是我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对自然界的理解,也包括对伦理道德的理解。

学习书法光有“艺”不够,还要有“道”。当然也要包含技巧。这十六字的学习方针中,并没有具体提到书法创作要有基本功,要有技法,但是,应该说都包含在其中。

03

书法是生活方式、是哲学

先生在谈及传统文化与书法的关系时曾作如下回答。

先生认为书法繁荣的时期应该是思想多元的时期。孔子开课,他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不就是书法吗?其实他当时讲的“书”还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书法,主要是认字。

“小学”,要学字,要懂得字的来源。字的来源是什么呢?“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懂得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当然也有个写的问题。

那么这个写字怎么成为艺术呢,这又是后来的事。六艺里头的“书”,应该说还没有达到东汉以后书法的这样一种观念。

东汉的赵壹写了一篇《非草书》的专论。当时,知识分子对草书处于一种狂热状态,一天到晚地写,把领子和袖子都弄黑弄脏了,把牙齿嘴唇都弄黑了,一个月要用好几块墨,狂热。

但是赵壹不以为然,他认为草书既不是仓颉创造的,也不是先皇制定的,对于做学问、对于为政没有好处,所以要不得。他是站在传统的儒家立场看待草书,实际上也是对待书法的一种态度,他认为一定要对政治有益处的才行。

但这样一种思想,也有一点可取的地方。赵壹认为过去一些草书家,如崔瑗、杜度,都是有学问的,是博学余暇来从事的,即做学问空闲的时候进行书法创作。赵壹站在传统的儒家立场,对草书是非议的。发展到后来的馆阁体,更严重了,就是直接跟科举考试结合起来,做文章必须要八股文,八个部分,有很严格的规矩,大大地限制了思想,越到后来,坏处越多。跟八股文相配合的书体是馆阁体,这是清代的叫法,明代叫台阁体。馆阁体要求写字整整齐齐,叫“乌方光”:“乌”,乌黑、漆黑;“方”,方方正正;“光”,圆润,一笔下去,不要讲什么枯涩、浓淡,周围有一点模糊的感觉都不行。

其实历史上好的楷书也不“乌方光”,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写得非常有味道。作为楷书,它每一个字的大小,大体上跟行书、草书的布局是一样的。在写的过程中,有很微妙的挪让关系,上下的呼应、左右的呼应,那是很微妙的。馆阁体当然不利于书法的发展,部分原因应归咎于儒家思想,但也不是说儒家思想对书法就没有益处。

就像刚才说的《非草书》,赵壹反对草书——章草。但是,他说人家崔瑗、杜度这些大草书家都是在业余干的,都是有很高学问,然后才从事的。这个思想也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多读一点书。

多读一点书,是不是马上对你的书法起作用?不会马上有用,但是非常有用。这个“用”看你怎么解释,要立竿见影地在你的书法里表现出来做不到,参加这一段学习,马上就把书法提高很多,也做不到。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提高我们的修养,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美学境界是有用的。当然,还要看怎么读。

沈鹏先生说过,书法不妨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哲学,其中蕴含着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自有我在的气概。于书艺,内外不离,于书道,艺道不离。

2021

04.23

附2020年度中国好书

年度荣誉图书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习近平扶贫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著,商务印书馆)。

主题出版类图书为:《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李颖著,学林出版社)、《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刘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革命者》(何建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恩格斯画传: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重庆出版社)、《清风传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中国方正出版社)、《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文社科类图书为:《60万米高空看中国》(刘思扬主编,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编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叶文玲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医学的温度》(韩启德著,商务印书馆)、《民法典与日常生活》(彭诚信主编,陈吉栋副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徐宪平主编,张学颖、邬江兴副主编,人民出版社)、《钱的千年兴衰史: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金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刘庆柱著,四川人民出版社)、《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马黎著,浙江古籍出版社)、《故宫营建六百年》(晋宏逵著,中华书局)。

文学艺术类图书为:《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李迪著,作家出版社)、《琵琶围》(温燕霞著,江西人民出版社)、《迟到的勋章》(王龙著,浙江教育出版社)、《目光》(陶勇、李润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山林笔记》(胡冬林著,时代文艺出版社)、《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沈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烟火漫卷》(迟子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夜谭续记》(马识途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心居》(滕肖澜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重卡雄风》(晨飒著,阿里文学)。

科普生活类图书为:《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王贵强、王立祥、张文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深海浅说》(汪品先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下一站火星》(毛新愿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少儿类图书为:《土狗老黑闯祸了》(叶广芩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我和小素》(黄春华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乘风破浪的男孩》(赵菱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1

04.23

附2020年度文津图书奖图书

本届获奖的20种图书是:《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医学的温度》《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钱锺书的学术人生》《深海浅说》《六极物理》《公式之美》《其实你不懂进化论》《纽扣士兵》《小满》《太好玩了,京剧!》《汉字就是这么来的·走进汉字世界》《天工开物: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此外还有5种译著,分别是《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谁在看中国画》《破天机:基因编辑的惊人力量》《人体简史:你的身体30亿岁了》《每个人都重要》。此外还有推荐图书49种。

图片来自中新网,C位是《阅读的力量》

BOOK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