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浙江绍兴:漂洋过海探寻4000年“禹足迹”

2021-04-22

“4000年前大禹治水的传说,深植于东亚国家的文化土壤之中。而今天,大禹文化正逐步成为东亚‘朋友圈’的共同信仰。”4月19日,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说。

当日,《东亚禹迹图》编制启动仪式暨禹迹图规范制定研讨活动在绍兴举行,专家学者会于会稽山共同探讨禹迹图编制实施方案。绍兴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绍兴文史馆馆长冯建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等出席活动,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等专家学者参加活动,日本治水神·禹王研究会会长植村善博通过视频致贺词。

会上,何俊杰从绍兴人文地理、禹迹保护、文旅融合三个维度,解读了大禹文化在绍兴的研究、保护、传播、弘扬。他说,从某种角度看,“大禹”更像是一种文化现象,寻访、收集、梳理大禹的行踪和相关古迹,更多的是要通过大禹这个文化符号,来探究古人的心灵画像和精神脉络,并让这样的文化符号融入到城市发展之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绍兴禹迹图》 绍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事实上,在3年前发布的《绍兴禹迹图》中,以大禹治水为主体的禹足迹就有127处。这样厚重的文化如何系统呈现、转化创新?绍兴的答案是——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而《东亚禹迹图》的编制,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会上,植村善博表示,明晰禹迹的年代与特征,探究其形成原因和历史环境,对研究禹迹与地域信仰、灾害之间的关联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对振兴地方经济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怎样活化大禹资源,文化如何转化为旅游和产业,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何俊杰表示,“《东亚禹迹图》是在《绍兴禹迹图》和《浙江禹迹图》制定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希望通过资源整合、转化、创新引发新的效应,为绍兴打造新经济、做强新产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谭徐明也表示,大禹文化对水利事业也有着重要影响。当代在浙江,则集中表现为“五水共治”的实施。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大禹精神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与弘扬,更是大禹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转化与应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