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京国画人物完成了从古到今的华丽转变
阅读王西京先生的水墨作品,走近他几十年走过的艺术历程,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它是与时代同步,具有文化自觉性的艺术家,他的一幅幅作品反映了他生活的时代,从社会意识到审美理想的变化,他个人的艺术审美趋势反映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刻认识。自古至今,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他的思想行为和意识不可能不刻上时代的烙印,艺术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表明在同一时代生活的人对客观社会环境的主观反映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都在同一个水平之上,这是毫无疑问的。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了他的选择取向,对艺术家来说,还有与之相关的艺术观的问题,王西京是一位有使命感的艺术家,他是在1968年,从专业学校毕业后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
在中国画创作领域,许多艺术家出自于弘扬崇高民族精神和赞扬爱国英雄主义的热情,纷纷选择重大历史题材进行创作,有艺术家在题材选择上下工夫颇多,而在艺术处理上却经营不够,王西京80年代的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很注重艺术本体,注重语言自身的感染力,既有写实的造型艺术,又有中国画的笔墨功力。
20世纪的中国画人物画创作吸收西画素描造型之后,出现了写诗的倾向,对于这一点,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对传统中国画的否定,这种看法似乎脱离当时的历史,记不够全面,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创作吸收西画造型是在“五四运动”之后“中西融合”大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可否定,“中西融合”大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艺术有积极推动的面,也有压抑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木的面,时因为“西学”以强势的姿态“东渐”,写实造型的西画也是以科学”的方法被引进来对传统文人画加以改造”的。但是,中西艺术交流碰撞的过程,产生了刺激和推进中国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积极成果,尤其在人物画领域。当然,“新体”人物画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如何把西画的素描写实造型融进以线为基础的国画写意造型之中,需要几代艺术家的努力。
当王西京走进中国现代人物画画坛时,也和他同辈画家一样面这一课题,但是他在一系列历史人物画中逐步摸索出解决这课题的方法。作为艺术家,王西京在实践中体会到,中期绘画虽属于不同体系,表现方法各有特色,但作为造型艺术,两者共同的追求绝对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