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瓷器鉴定必备知识:瓷器的纹饰和胎釉(yòu)

2021-04-21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见人

釉(yòu)料和釉(yòu)色是瓷器的特点,也是辨识的重要标准。把握住不同时代的瓷器装饰纹样和艺术风格,了解一个时期绘画原料的特点,就能比较容易识别到一件文物的年代和真伪了。

由于历代瓷器的情况不同,问题较多,差异也相当大。瓷器的装饰纹样和绘画艺术一样,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尤其是瓷器作为广大民众的生活用具,更具有民俗风情,时代特点强烈。

皇家御用瓷器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原始瓷器阶段,商周及春秋战国的原始瓷器制品,一般光素无纹,个别瓷器上略有回纹、方格纹、直线纹等简单纹样,没有什么显著特征。

汉代的瓷器纹饰也很简单,多是拍印的线纹或弦纹,朴素大方。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情况有了变化,内容丰富,制作技巧显得高超。用于装饰的手法有刻印、模印、贴花、堆塑、镂雕、施彩等工艺。图案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花草、动物、人物、建筑等内容的彩绘和雕刻都十分生动和贴近生活。

隋唐时期,瓷器的装饰手法充满生活气息,无论是绘画、划花、刻花、印花、堆贴、捏塑等手段,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纹饰内容上,主要以花卉和人物为主,花卉如忍冬、莲瓣、梅花、菊花、葡萄等,人物以舞蹈、杂耍艺人形象最为生动。这反映出大唐盛世文化的发达。

宋代是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高峰期,独具风格的瓷窑体系已经建立,各窑之间风格迥异,色彩纷呈,如定窑的刻花、划花;耀州窑流行的印花;磁州窑的黑色彩绘等,各具特色。装饰纹样的题材也大大超过了隋唐时期。

宋代官窑瓷器

花卉题材千变万化,成为宋代各窑系的主要装饰题材,也经常使用寓意吉祥美满的花卉、动物组合纹饰。人物山水彩绘的场面宏伟,与宋代的中国画特点十分贴近,同时融入民间艺术特色,显得意趣横生。

元代瓷器出现了青花和釉(yòu)里红釉(yòu)色,开创了以后瓷器釉(yòu)色的新领域,为瓷器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元代釉(yòu)里红

从纹样特点来说,以花卉为主,气势豪放、粗犷,但人物形象画较少。前人曾总结说,瓷器装饰画中“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如果称为规律,也不尽然,但它反映了一个时期彩绘瓷器的某些差别,还是有些道理的。

明代瓷器主要釉(yòu)色特点是以青花为主的瓷器釉(yòu)色得到空前发展,同时出现了斗彩、五彩的彩釉(yòu)瓷。

青花瓷从元代到明初永乐、宣德年间,采用了进口的钴料“苏泥勃青”,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色调不够稳定,浓艳,色呈靛蓝,并出现铁锈斑痕和晕散现象,后世很难仿学。

宣德以后的青花瓷釉(yòu)料多采用国产钴料,提炼纯净,色调稳定,淡雅柔和。其间也有变化,如正德年间使用瑞州石子青料,在烧成后的青花彩中,蓝中泛灰,成为特色。

嘉靖年间,将瑞州青料与云南产的回青料相配合使用,青花色显得浓郁了许多。明代宣德朝创始至成化年间成就突出的一种名贵的新品种是斗彩瓷器。

斗彩是釉(yòu)下青花与釉(yòu)上彩绘相结合的装饰艺术。先用青色料在胎上绘出纹样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yòu),烧成淡描青花瓷器,然后在釉(yòu)上依轮廓内填色彩绘入炉烘烧,使釉(yòu)下青花与釉(yòu)上彩绘构成完整画面。

有时,我们将这种做法称为“填彩”。斗彩使用的彩料多为天然矿物,色彩鲜明,其中成化斗彩的釉(yòu)上彩以鲜红为显著特征,其色艳如血,其他色彩中鹅黄、杏黄、水绿、孔雀蓝、葡萄紫等,也十分艳丽夺目。

斗彩彩绘内容十分广泛,尤其以婴戏图、子母鸡、草虫为最好。斗彩瓷器一般小巧玲珑,人称“成化无大器”,也是因为成化年间以斗彩瓷器为代表。

斗彩瓷器

五彩瓷器在明代也十分盛行,洪武年间在元代五彩基础上就有所发展。宣德年间出现了青花和釉(yòu)上红相结合的新型制瓷工艺。成化年间用绿彩描绘纹饰,出现了绿彩的特殊品种。

正德年间专以三种素色加以彩绘,人称“正德素三彩”,三种颜色以黄、绿、紫为主色,明净淡雅。嘉靖、万历时期是五彩瓷器的主要发展时期。嘉靖时,在原有五彩基础上加入金彩,使器物显得富丽堂皇。

五彩瓷器

清代瓷器的新釉(yòu)色更加增多,其中以青花和粉彩瓷器为代表。

清代青花瓷器主要采用浙江钴料,康熙时绘画内容多以戏曲人物、祈福求详图案为主。雍正时,青花色淡而深沉,其间官窑仿明代宣德青花瓷,很有特色。

这时的纹饰以龙凤纹为主,其他如人物及吉祥图案,也并不少见。乾隆时,青花瓷器图案精美、新颖、繁缛多姿,釉(yòu)色鲜亮、浑厚。纹饰清晰沉重,蓝中泛黑,整体感觉更加明快。

乾隆朝以后,青花瓷器多沿袭清初旧制,很少特色了。清代粉彩瓷器,创于清初康熙年间,为釉(yòu)上彩上彩,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色彩较原五彩瓷器更加柔和、淡雅,所以也称为“软彩”。

雍正时,粉彩普遍使用,图案多为花卉,也有人物、山水画。乾隆时,粉彩开光瓷器创出新意,别有意趣。雍正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瓷器,就是“珐琅彩”瓷器。这种瓷器深受当时帝王喜爱。

珐琅彩瓷器

珐琅瓷胎极薄,颜料来自西方,加以绘画精细,技术很难掌握,不易烧制,所以产品数量很少,极为名贵。雍正和乾隆两朝,都有制作,以后就很少见了。清代的单釉(yòu)瓷中还有几种十分出色的产品。

康熙年间制作的“郎窑红”釉(yòu)。它因江西巡抚兼督陶官名为郎廷极而得名。这种红釉(yòu),色如凝血,玻璃质感很强,表面开冰片文,器口垂釉(yòu)现象突出,十分华贵。

另外,康熙时还生产一种“豇豆红”釉(yòu),釉(yòu)面呈浅红色,偶尔有绿斑,酷似红豇豆色,也有人称为桃花红,其色淡而不俗,甜润秀美,由于烧制时温度和空气控制难度相当大,产量也很少,且釉(yòu)色极易脱落,难于保管。

雍正时出现了窑变釉(yòu),这种新品种出于仿钧釉(yòu),釉(yòu)中成色剂以红为主,釉(yòu)质肥厚,艳丽悦目。

窑变釉(yòu)瓷器

乾隆时期,窑变釉(yòu)数量更多。雍正乾隆时期,另一个釉(yòu)色新品种为“炉钧釉(yòu)”。它的釉(yòu)色红中泛紫,红点多,青点较少,状似高粱穗色,故称“高粱红”。其余,如康熙年间创造的“茄皮紫”、“洒蓝釉(yòu)”;雍正朝新制的“茶叶末”釉(yòu)、“珊瑚红”釉(yòu)等,都各有特色,红极一时。

由此可见,原料的成分、釉(yòu)色的特征,是我们鉴定年代及真伪的重要参考。如一件绘有明代款识的瓷器,釉(yòu)色却是清代创制的窑变釉(yòu)等新釉(yòu)色,那这件作品定假无疑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