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二)压胜钱的幼年时代
在序篇里,我对压胜钱的概貌做了一个简要的梳理和总结。从本期开始,我将对压胜钱及压胜钱文化,循着从始至今发展的主线做一个图文并茂的介绍。面对压胜钱这样一株繁茂的大树,既要把主干交待明白,又要兼顾枝枝杈杈,难度极大,囿于篇幅和水平,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给予谅解。
压胜钱的出现,如果追根溯源,就得从压胜现象说起。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山顶洞下室的第4文化层中,发现3个完整的人类头骨及部分躯干骨,周围撒有赤铁矿的粉粒,还有穿孔兽牙、穿孔石珠、石坠和海蚶壳等。
山顶洞人在死者周围铺撒红色的赤铁矿粉应是象征着人的鲜血,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同时,也起到避邪压祟的作用,显然是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是原始宗教意识的最初表现,也是一种压胜行为,研究学者将这种行为归于精神世界的变化。
各种贝币和仿贝
人类从有灵魂不死观念之日起,势必产生一些与之相关的习俗,主要表现是物品的随葬。随葬品在钱币方面最早的表现就是海贝及仿贝等实物货币的随葬以及后来专用的冥币。中国人讲“事死如事生”,讲究“厚葬”,生前积累的财富也要随着逝者而去,早期墓葬出现将象征财富的钱币殉葬(即使有的代用品)就是最好的说明。比如,安阳殷墟武丁妻子妇好墓中就随葬有海贝6880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贝的使用量大增,甚至供不应求。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蚌、木、石、玉、骨等质地的仿贝。到商代中晚期,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开始大量地铸造铜贝以调剂海贝之不足。
春秋战国 青铜仿贝
春秋战国 骨仿贝
陶仿贝
冥币中还有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墓葬出土的陶贝,仿自海贝和青铜贝。陶贝一般是以红土、黑土和沉积淤土等可塑性粘土烧结而成,陶贝在当时不可能充当实物货币来流通,它的性质只能是随葬品,即祭坑用的冥币。这种对财富的恋恋不舍,一旦有适合的文字和图案,很快就会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正是压胜钱的雏型。
汉代全社会官民追逐财富达到前无古人的程度,1990年,在西汉景帝阳陵陵园南区的12个丛葬坑中出土1000余枚铜质小半两 。汉宣帝杜陵一号丛葬坑也出土了小五铢809枚 。可见这种统一制式的小型青铜方孔钱非流通钱,是专为死者制作、专供阴间使用的钱币替代物瘗钱,从用途讲,这已经是专属压胜钱了。
汉 小五铢
在古代,铜是战略物资,铜资源属政府掌管,民间不可擅用。从阳陵、杜陵出土的铜质瘗钱可以看出,只有皇家才有可能制作使用这种专属的“压胜钱”,而且数量如此之大。南昌海昏侯墓虽然也出土数以吨计的五铢钱,但那是实用货币,并不是专门制作用来殉葬的,虽然它们也是被用于殉葬,但不是压胜钱。如同殉牲,尽管也是被殉葬,但仍然是牲畜,而不具神性。
既然在西汉早期已经制作用于殉葬的小型铜钱,那么,在货币上另外添铸一些吉语、俚语、图案使其更能寄托对死者的怀念,乃至对来世的厚望,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比前述那种小型的仿实用货币的殉葬铜钱又向纯粹的压胜钱迈进了一步。
前面讲过,西汉制作的早期压胜钱,既有中华先民神灵图腾崇拜的折射,也与秦汉之际方士的兴起和当时的社会大背景相关,“汉兴,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彊族于京师。”社会趋于安定,社会求富意识空前活跃,举国上下,奢糜之风大盛,“自天子至于庶人”,皆沸沸扬扬,投身于财富的追逐之中。而在文字图案的选择上,也借鉴和撷取当时流行的一些日常器物,如青铜礼器、铜镜、秦汉砖和瓦当上面的流行吉语和图案等。以祈求升官发财长寿,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安定的向往为主要内容的压胜钱,就这样应运而生。
汉 长乐未央瓦当
汉 长乐未央长毋相忘铜镜
新莽 大泉五十长乐未央压胜钱
在这些压胜钱中,有的属于吉语性质,如:长宜子孙、长葆子孙、长乐未央、日利千万、大利千万、日入千金、长毋相忘、长寿、富贵昌,命益长,乐未央,大吉羊、常乐富贵等。有的属于压胜性质,如:避兵莫当、除凶去央、避兵宜子等。也有的属于纪念性质,如:心中甚悲、思君志回,等等。这些词句亦常见于同时期的铜镜、瓦当装饰中,说明是当时民俗文化的体现。这是压胜钱的最早期的形式,可称为幼年时代。
汉 五铢宜官压胜钱(铢字反书)
汉 银五铢压胜钱(铢字反书)
注意以上两枚钱,铢字均反书,我在上文说到:大凡文字反书、阴刻等品种,多属于瘗钱。
早期的压胜钱,主要是用于殉葬的瘗钱,也即明器之一种。主要拥有者是皇家、诸侯、高官贵族以及地方豪强。
它们的铸造者,一是官方的铸钱机构,二是有铸钱权的诸侯和富甲一方的豪强。如吴王刘濞,就是利用了汉初朝廷造币能力不足,允许地方自铸的政策,开发吴郡境内六合冶山、仪征、丹阳、东阳等地的铜矿资源,大规模铸造铜钱,一度掌控过天下过半的铜钱资源。
人们相信佩戴或以这类附有吉语的铜钱殉葬,具有禳灾避邪、祈福延寿和贻贵子孙的作用,这是压胜钱制作和不断延续的根本动力。
汉 避兵莫当除凶去殃 压胜钱
压胜钱在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代,都是为皇家、贵族、富豪阶层而制作,或者说制作者就是他们自己。直到宋代,压胜钱才真正走向民间,而压胜钱也成为一种特殊商品,由官钱局制作向社会出售,因此,宋代是压胜钱制作生产的第一个高峰,这个问题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详述。
参考文献:
崔天兴 《旧石器时代晚期》 2010年10月24日
刘春声主编 《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 2013年1月 中华书局出版
王宁 刘源主编 《寻花问泉》 2020年7月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刘春声,50后,笔名齐庚,号宜斋主人、汉风堂主人。著有长篇小说《天雨》,散文集《探花集》、《情满吕梁山》,《中国古代镂空花钱鉴赏》、《打马百钱》,主编出版历史上首部压胜钱大辞典《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为《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国旅游报》及《中国收藏》、《收藏》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40余万字。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客座教授,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北京炎黄艺术馆副秘书长。
本文已由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特别鸣谢探花集公号支持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