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关于书法的节奏处理问题,“书法兰亭奖”这么说,很全面到位

2021-04-09

先说几句:昨天发了一篇关于书法节奏的文章,是分析的张芝草书《冠军帖》里的节奏问题,今天,恰巧又看到“书法兰亭奖”这家媒体谈论书法节奏问题,他说的更全面,更具体,更详细,所以,分享出来一起学习。

昨天的文章链接是:张芝草书《冠军帖》的“书写节奏”分析,这四条可学,还有哪些?

以下为正文:

艺术是讲究节奏的,书法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节奏要注意三个要素,一是变化,一是反复,一是规律。我们常说,昼夜就是一种节奏,昼与夜是一种对比性变化,而一个昼夜之后,又是一个昼夜的不断有规律的反复,而形成了节奏。人的脉搏、呼吸、四季交替、劳动号子都是如此。音乐的节奏,以2/4节拍来说,不是每小节一强一弱两拍,并且不断反复而形成节奏的吗?有人把变化说成是节奏,如书法中的疏密、虚实、大小、奇正、方圆有人就认为是节奏,这是错误的,要形成节奏还必须有规律的反复。

书法中,节奏问题,主要是章法问题和和谐问题。说章法问题,比如一幅行草书法作品,我们把那些文字按照大小、大小不断有规律的变化反复安排,直到末尾,就形成了一种节奏;同理,如果我们从第一字开始,按照疏密、疏密不断有规律变化反复,又形成了另一种节奏。(当然不要机械地认为只能一字疏一字密那样安排,一般书法中往往会更灵活一些,如三字一密、两字一密等等。)说和谐问题,是因为和谐是追求异中有同,或者说要符合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而变化反复正满足了这些要求。

节奏的三要素中,反复尤其重要。因为节奏的形成会有三种情况---单一因素的反复、对立因素的反复、相异因素的反复,前者是单一节奏,后二者统称为变化节奏。比如湛蓝的天空、无边的绿原、茫茫的沧海就是单一因素反复形成的节奏,书法中如一幅隶体字作品,基本每一字都有一笔蚕头燕尾的主笔,或一幅楷书作品,基本每一字都取纵势,就是这样。我们上面所举的大小、疏密的例子,就是对立因素的反复;再如,墨的枯湿形成的节奏,我们饱蘸浓墨书写,由湿到枯,并形成飞白,接着再反复这样的过程,就形成了这样的节奏。还有一种相异因素的反复,如装饰图案,用红橙黄三色,并有规律的反复就是,这类节奏书法中相对少一些。

节奏一旦蕴含着某种情调、趣味或美感,就是韵律。这样的节奏,才更富有艺术魅力,才更能感染人。杨辛、甘霖在《美学原理》中说:“郭沫若还具体分析了节奏的两种情况:一是鼓舞的节奏,先抑后扬,如 海涛起初从海心卷动起来,愈卷愈快,到岸边啪的一声打成粉碎。”“除了鼓舞的节奏外,还有沉静的节奏,先扬后抑。如远 处钟声,初扣时顶强,曳着袅袅的余音渐渐地微弱下去,这种节奏给人以沉静的感受。“ 这两种节奏明显的带有振奋和宁静的美感,因此属于一种韵律。书法中,比如随着竖行的中轴线,或运笔偏左,或运笔居中,或运笔偏右,如此反复运动中演绎着欹正形成的节奏,就有一种逍遥自在的情调。这种审美感和性情感,正是韵律的表现。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书法中的重叠性节奏。这种节奏,打个比方就像时间中既有昼夜节奏,又有月相圆缺节奏,还有春夏秋冬季节节奏,还有五运六气六十甲子节奏,这些节奏是重叠的。那么书法艺术中,重叠的节奏中,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就是中心节奏,它所具有的情调和趣味,也最富有感染力。如巧拙、直曲、常变、黑白等对比反复所形成的重叠性节奏,如果以“黑白”节奏虚静、淡泊、从容感,给人的感受最为鲜明,则为中心节奏,或称主题性节奏。重叠性节奏,能丰富作品的情调和趣味。

我们知道节奏,由于反复的缘故,也必然会加强某种情调或趣味。如章法中横有列竖有行的安排,如果由于横行的空白更大,那么一行行平行的文字和空白所形成的节奏也更鲜明突出,而那横向的文字带和空白带给人的安闲、和平、宁静、从容感,由于反复而更强烈,这正是主体性节奏的优势。

书法中有一种超常笔画,如“中“字的那一竖,我们书写时有时有几个字长。一幅书法作品,比如有九行文字,如果超常笔画只出现一次,那只是为了追求变化;如果出现两次,但不规律,比如只是在第一行和第三行,那就是”书法性修辞“反复;如果出现三次,比较规律的分布在二、五、八行,这就形成了整幅作品的”寻常与超常“的变化性节奏了。有人说超常笔画不能多用,三次已属难以容忍之列,这其实需要我们亲自去尝试或感受。其实,对于视觉艺术,我们可以去模糊性审美;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则可理论性审美。比如,一般人并不懂书法,但仍然看了书法作品会有美丑之感,这就是模糊性审美;如果对书法有研究,看书法作品好坏有理论支撑,那就是理论性审美。我们根据节奏设想,写出来的作品,首先应当模糊性审美,也即从直觉来看美还是不美,这是一种最富有生命力的美;如果看了是美的,那么我们的设想证明是正确的,是真正符合艺术规律的,也更容易创作出雅俗共赏的作品。

刘熙载在《诗概》中说:“但论句中自然之节奏,则七言可以上四字作一顿,五言可以上二字作一顿耳”,这种诗歌中关于停顿的节奏观也与书法中组的节奏表现相通。在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组的组合中疏密长短的变化。因为,疏、密,长、短各自对应的是不同的节奏感觉,疏显得节奏平缓,密则节奏紧促;长节奏延绵,显得较为稳定,短则相对急促,给人以动力感,因此,疏密长短的组合能够产生强烈的节奏秩序。苏珊·朗格认为:“节奏是在旧紧张解除之际新紧张的建立”,而疏密松紧的变化则类似于这种节奏关系。从行的节奏来说,行与行之间同样可以有长短、疏密、正侧、倾让、快慢的各种关系,而这种行的造型及节奏表现古人关注得比较少,它是我们今天进行节奏表现的重要方面。

空白的空间节奏。空白是书法形式构成的二元之一,所谓二元,即笔墨与空白,也就是黑白,邓石如说计白当黑,笔墨与空白都是造型元素与节奏主体。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白是通往和谐、升华的途径。书法中有白,则虚实相生,产生生命的节奏。从结体内部而言,白使结体内部的空间能够呼吸,并产生节奏上的变化,所以,结体内部的空白多是不均匀的分布,空白的形状、大小、位置也各不相同、错落呼应。从结体与结体、组与组、行与行以及通篇的空白分布而言也是如此,空白让气韵在空间中流动,让节奏在运动中生成,也让情感在开合收放中释放。

墨色的空间节奏。墨色的节奏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墨分五色,五色调配而阴阳生、节奏起。罗杰弗莱认为,在色彩绘画上色度和色相相近的色块以不同的面积在画面上的重复出现,因为每种颜色作用于视觉的时候都会产生前倾或后缩的心理反应,而当视线在画面上移动时,相似的色块以不同的面积(强度)顺序刺激视觉,心理感觉上就会产生一前一后的节奏运动。所以,山水画中墨色的变化可以产生远近深浅的节奏韵味,印象派光影与色彩的谐和、蒙德里安利用色块的组合都是画面节奏感的重要来源,它们让画面变得生动和鲜活,富有生命情调。而书法中墨色的运用则更为纯粹,经由水的作用与书写过程的浓淡干湿、枯涨燥润的有机协调,节奏感跃然纸上而意味无穷。进而,对墨色的运用不仅是造型上的变化需要,也是节奏、情感的外化。随着书写的进程,墨色有从浓到枯的自然变化,而对墨色的主观调控则可以使墨色节奏在不同造型元素之间得到运用。它们错落相间、前后呼应,墨色在造型上的跳跃性、动荡感及其与运动及力量的结合,使得节奏的表现更为强烈。

区域的空间节奏。所谓区域,即区域造型,它是书法中最大的造型元素。由于相似性的原理,书法中形式相近的造型可以组合为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区域整体,而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对比、组合则产生更大范围内的节奏表现。比如浓墨区、淡墨区、枯墨区,快速区、中速区、慢速区,疏的区域与密的区域,等等。进而,从整体构成的角度来看,浓墨区可以相互呼应、组合,快速区也可以相互呼应、组合,所以,它们给整体带来了更强的节奏感与运动感。

至此,我们从时间与空间的层面讨论了书法中各类的节奏表现,它们带给书法以丰富的空间意境与情感氛围,或者说,它们让书法成为节奏的整体与情感的整体,让书法的空间成为律动的空间与生命的空间。

可以看到,书法中所有运动、对比和变化都可以纳入节奏的体系之中,我们甚至很难区分是节奏的需要催生了这些变化,还是这些变化创造了节奏。事实上,二者是同时存在的。节奏的需要是心灵的需要,是自然万物的内在规律,故而也是书法形式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看待书法,完全可以从节奏的角度去观照、去衡量。所谓“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节奏是神采的来源,它超越了造型的范畴、超越了写字的概念,而成为沟通神采与生命的桥梁。所以,节奏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它让书法与自然万物、与人的生命同构,成为主体生命的直接显现。

真的,节奏是一种秩序,是一种美感,是一种性情,是一种和谐。因此,艺术离不开节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