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之路|瑞金红色文化传承人严帆:自办博物馆保护红色文物
在江西瑞金市城西华兴巷的一个巷道边,一幢客家风格的五层小楼掩映在绿树繁花中,院墙上挂着“瑞金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研究院”、“瑞金市客家文化民俗艺术博物馆”、“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瑞金分会”三个牌匾。这是严帆的家,也是他的博物馆所在。
年轻时的严帆。受访者提供
作为红军烈士后代,63岁严帆有着退休法官、大学兼职教授、红色文化研究学者、纪实文学作家、收藏家等多个身份,但这些身份又都围绕着同一个工作:收藏保护红色文物、研究传承红色文化。
严帆四十余年来坚持收藏各类红色文物,博物馆的红色文物展厅陈列了千余件红色文物——有大批当年红军游击队用过的水牛角做成的火药盒、红军打草鞋的工具、红四军招募新兵和挑夫的布告、苏区发行的各类钱币、印章、文件法令、书刊报纸等,其中不乏多个国家级珍贵文物。
从2002年批复建馆起,严帆的家就成了“红色文化交流接待站”,专家学者、采风团队、媒体工作者来此调研络绎不绝。迄今,已接待逾万人次。
面对百万高价收购藏品,严帆婉拒并强调:“无论我的藏品值多少钱,我都不会卖,它们都属于红都瑞金,我迟早会毫无保留地把它奉献给国家。”
严帆收藏的部分红军使用过的土枪土炮。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摄
艰难的收藏路
见到严帆时,他刚从壬田乡下调研回来。为接受记者来访,他将另一波来客的采访推迟了两个多小时。
说是博物馆,其实也是严帆生活20多年的家。一楼客厅挂满了他陪同参观考察红色文化及各地来访学者的合影照片、名家字画;北墙上“家风家史”也布满了严帆家族的百年老照片。他一一指着照片给记者介绍:他的二爷、开国少将严庆堤,二叔父严江枫少将,参加土改时骑马下乡工作的父亲......
严帆和他的藏品。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摄
1958年,严帆出生于瑞金市象湖镇河背街严屋村,祖父严庆丰在苏区时期担任赤卫军和红一军团的连长,过湘江受伤掉队要饭回到家中,被反动派迫害致死;二爷严庆堤是一员开国少将,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堂伯父年轻时曾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派,带人上山砍伐木头,参与修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和旁边的防空洞……红军后代的身份不仅带给严帆与生俱来的自豪感,更让他对传承红色文化多了一份责任与义务。
1976年,严帆高中毕业后到大柏地乡当知青。1929年,毛泽东曾在此地亲自指挥红四军与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展开激战,最终取得战斗胜利;1933年重返故地时写下脍炙人口的《菩萨蛮·大柏地》。
为了考察毛泽东诗词中提到的“弹洞前村壁”大柏地战斗遗址,严帆在1976年的一个清晨从驻地出发,独自步行30多里的崎岖山路,穿过布满荆棘的小道,饿了吃点红薯干,渴了喝点山泉水,最终找到了战斗遗址,且意外捡到一颗当年的子弹头——这是他生平第一件苏区红色藏品。
严帆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红四军招募新兵布告。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摄
从此以后,严帆一有机会就到大柏地村民家里走访,打听是否有红军留下的物品。老枪、古炮、旧报、书籍……只要有,他想方设法,不惜代价也要把物品收藏到手。
1980年,严帆通过招工到瑞金县供销社土产公司工作,当时很多外地人来瑞金做古玩生意,搞文物贩卖,古代的碗筷盘碟及红军时期的各种文物常常以低廉的价格被拉走倒卖。看到这一场景,严帆十分痛心,决定把下乡时收藏文物的爱好延续下去,以一己之力为瑞金多留下一些东西。
然而,收藏是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那时严帆起初一个月工资只有二十多块,几乎都用于购买红色藏品,日常生活只能节衣缩食。“四十多年了,零零碎碎,只要口袋里有一分(钱)、有一块(钱),看到合适的(文物),不管明天有没有饭吃,收藏了再说。”严帆回忆。
1992年,严帆以特殊人才身份选调到当时的瑞金县人民法院研究室工作,工作28年后才退休。在收藏、研究、传承红色文化外,严帆也曾获评单位先进工作者、人民法院二等功臣、优秀共产党员,曾两届当选红都十大杰出青年。
为做好本职工作,加班成为严帆的常态,多数周末,他都是在办公室度过。为了不耽误下午上班和加班时间,他的办公室放有一片破旧的单人小草席,想要休息时,他就把草席铺在地板上小憩。
严帆和他收藏的部分反映客家人契约精神的资料。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摄
严帆说,从他手上“溜走”的珍贵物品很多,他记得1994年时遇到过红五军团政治部的印章,一问价格需要一到两万元,捉襟见肘的他只能忍痛擦肩而过。
从小物件开始,严帆一点一点收藏,到2002年,他的藏品已经初具规模,包括客家文物6000多件、革命文物1000多件、古代史地方史文物1000多件、古代文献史料、契约文书一万余及万册藏书。
他的个人民办博物馆申请也在当年被顺利批复。博物馆建成后,诸多领导、专家学者、采风团队、媒体工作者来此调研参观,他的家成了一个“红色文化交流接待站。”据严帆统计,30多年来,他接受了1500多批、逾万人次的来访者。
面对来客,严帆他一直强调:“无论我的藏品值多少钱,它都属于红都瑞金,我迟早会毫无保留地把它奉献给国家。”
严帆家的传家宝。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摄
收藏的珍贵文物
严帆家二楼是他的办公场所,紧凑的屋子里摆满了各类文献史料、藏书和他所获的荣誉证书奖章。除了接待文友、藏友及外地来访的文艺学术界客人之外,严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堆满万册藏书的书房中度过。
在三四楼,严帆带记者参观了他丰富的藏品:一人多长的土枪土炮、缴获的汉阳造步枪、红军和赤卫队使用过的大抬枪、铸有镰刀斧头纹的手雷、苏区各式印章、红军军号……
在顶层的大棚间,严帆还放了他踏遍赣南、闽西、粤北等地乡村收集的1万余件明清至民国的客家契约文书。
在一块写着“招募自愿兵夫,红军中官兵夫一律平等”、落款为“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特务连”的褪色破损扩红布告前,严帆小心翼翼地取出布告,向记者介绍道,这块长约78厘米、高约50厘米的土染粗纱红布是红军“扩红”用的布告,经鉴定,应为1928年6月以后,1929年4月前,红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途经于都、瑞金边界时所留。当时第十一师仅存在三个月,毛泽东兼任师长。
严帆到学校宣讲红色文化。受访者提供
“此类布告在国内属于首次发现,弥足珍贵,对于研究我军早期建军史,尤其是‘朱毛红军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严帆说。
在这些红色藏品中,有一张古桌上堆放着严帆祖、父辈的物件,它们寄托着严帆对父辈的怀念。虽然已过去一个甲子的时光,其二爷严庆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用金丝缝制的肩章、象征少将军衔的五角星在阳光照射下依然熠熠生辉;一个褐色的帆布背袋,则是严庆堤在参加平型关大捷时从日军处缴获的战利品,布袋中的日文可见布袋制作的时间。
严帆向记者讲述他收藏过程中“抢救”珍贵红色文物的往事。《查田运动指南》一书,出版于1933年,书名由毛主席亲题,汇编了土地革命时期10多部重要土地法规,全国仅存两部。1997年,一位民间收藏家为了筹钱买房,为这份史料开价2.6万元,许多文博单位因程序繁琐等原因没有收购。严帆得知消息后从弟弟妹妹那里借钱,并置换一些重复的红色票证,然后将其买下,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现在,这件珍贵革命文物借展于一家博物馆。
再如《卫生运动指南》,是由苏区中央内务部出版、钢板刻印、红色油墨印刷的苏区卫生法规书籍,内附12个卫生运动法规与诸多处方,是研究革命医疗卫生事业史的珍贵文物。它的持有者是一位老中医,为得到这件藏品,严帆花了几个月与老中医沟通,最终用几万块钱以及苏区票证、钱币等文物换回……
1986年,严帆被市里破格调到瑞金县志办任编研工作,次年又调到瑞金革命纪念馆工作,这里丰富的革命文物与史料为他研究苏区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严帆和他的工作室。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摄
一次,严帆在一般馆藏的文物中发现了一本前后残缺的书籍,认真考证研究后,他发现这本书是张闻天在苏区出版的唯一一本经济研究专著,他的论证文章发表在《中共江西出版史料》期刊上。这一发现为研究张闻天早期经济思想和生平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史料,张闻天的夫人刘英为此特地从北京回到阔别了几十年的红都瑞金,向严帆再三表示谢意。
这样无意间发现宝贵文物的经历还有许多。1989年,出于课题研究需要,严帆走进馆藏文物库房,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一份“文件”。翻开后,上面记载了这样一笔:“十捌号主席毛澤東住,付还大洋1元8分”。
这个记录顿时让严帆眼前一亮,心想“这份文物不一般”。为弄清这本账簿的来历,严帆走访了曾经的长胜县铲田区,向在世的老同志询问,证实了账簿中的记载确有其事。1934年,毛泽东同志一行人在江西省长胜县铲田区(现为宁都县下辖乡镇)调研,赴瑞金前,他特意嘱托陈奇涵转交当天的食宿费,账簿上就有了这样的记录。
如今,这本账簿作为中国共产党清廉作风的重要物证,被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精心保存。“这本账簿反映了毛主席廉洁自律,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是当时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生动体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副馆长杨艳华说。
严帆成为江西首批红色文化传播大使。受访者提供
在收藏、传承的路上继续前行
当记者问严帆为什么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收藏红色文物时,严帆说:“克服各方面困难,从事红色收藏,坚持红色文化研究,意义深远,让我心里感到很充实,也有种很自豪的感觉。”
这些年来,很多院校、企业家、文物贩子都出几百万的高价要买严帆手里的珍贵历史文物,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他想寻求一种长期的、社会效益最优的合作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红色文化。
一边是拒绝高价出售红色藏品,一边却是义务捐珍贵文物。2009年,严帆将自己收藏的1300多件苏区文物,义务提供给赣南师范大学建立“中央苏区历史陈列馆”;到2010年止,他先后向中央有关部委捐献150多件苏区文物,举办相关红色文化陈列展览;他提供4800多件客家文物,帮助广东一个企业家建立起“客家博物馆”。
多年来,严帆一直坚持给大中小学学生及有关单位讲学授课。最近,他正在为一批小学制定一套授课计划,打算以“红军留下的国宝”为题,分成兵器、钱币、邮票、纪念建筑、文献等十个板块,围绕各种文物讲述背后的故事……在严帆看来,有文物有照片有实景的授课方式通俗易懂。
鉴于严帆对传承红色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瑞金市委、瑞金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魅力瑞金·2016年度时代楷模”暨瑞金市第三届模范工程“十大红色文化传承人”荣誉称号。
如今,严帆的身份既有红色收藏家,还有瑞金市作家协会主席、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大学特聘教授、客家文化研究学者、瑞金革命史编研宣传专家组成员、江西省红色文化传播大使等。“身兼多职”的严帆,不外出时都是端坐在大书房内,写作、阅读、接待来访客人,或在楼上展厅中研究红色收藏品。
“人生苦短,我每天都要把日子当成最后一天来看待,抓紧时间做事,趁现在尚能走能写,多为瑞金的红色文化传承作点贡献。” 严帆至今已发表文学、史学文章300多篇,出版红色文化著作20余部逾千万字,但仍坚持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