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我与《中国青年作家报》】徐剑:文心丹心在中青

2021-04-07

作者:徐 剑

徐剑,著名军旅作家,曾任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云南昆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出版有《大国长剑》《东方哈达》《原子弹日记》《大国重器》等著作,曾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荣誉。

记得与中国青年报的交往,是我进入中国作家方阵,所著的书《大国长剑》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鲁迅文学奖之后,彼时,我的另一部描写大型号导弹阵地工程《鸟瞰地球》出版之际,我的一个同事兼老大哥王缓平写了一篇我与导弹文学的文章,发表在了《中国青年报》上,影响甚广大。以至我的老指导员转业多年,在河南开封看到这篇文章,怀疑文中写的这个人是不是他当时的卫生员徐剑,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中国青年报社,询问我的地址。取得联系后,老指导员感慨万千,说没有想到当时16岁高中毕业生的一个小兵,居然成了名作家,那个年代,在他们的眼中,作家是最神圣的事情。

这一晃20年过矣,2019年,我的导弹三部曲的第三部《大国重器》出版时,引起了中国青年报社创办的《中国青年作家报》的高度关注。报社融媒体团队来采访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推出了一篇极具分量的文章《徐剑,导弹在他的笔尖》,再一次让国人和世界见证了作为中国“核牙齿”的中国火箭军的风采。文章极具分量,一经刊出,在中国火箭军里引起强烈反响,此也是我告别军旅生活44年的一次致敬性的书写,有这一个整版的文章画上句号,今生足矣。因此,我对《中国青年作家报》心存感激。

就我写作生涯而言,一边是金戈铁马的导弹生活,一边是艽野无边的西藏高原。此乃我文学的双翼,一翼是宏大的,一翼是柔美的,一翼是夜卧冰河,一翼是经幡浩荡。相助相乘,构成了对一位主旋律作家的最大拯救。因此,当我由南海填岛之《天风海雨》进入到建党一百年的《天晓1921》,再到西藏扶贫之《金青稞》,三部书写了三年,完成了我壮年变法的最后句号。

当收官之作《金青稞》出来时,《中国青年作家报》又找来了,说是要开一个栏目,作家写作家,因了我在西藏扶贫五十二天的采访,于是便成为作家写作家的开篇之人,由我的学生、作家一半所写《徐剑,孕育金青稞的五十二天》。这是一个整体的策划,高峰之作是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的重磅评论《一个作家和他的第二十一次进藏的收获》,洋洋洒洒,大气磅礴,《中国青年作家报》以将近两个版的篇幅发这一篇雄文,使《金青稞》的报道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盛赞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时代气度与风范,展现了《中国青年作家报》的文心上古,初心赤烈,感情的大潮像烈焰奔突和地火运行一样。身为中国作家,能有《中国青年作家报》这样的诤友文友和同道而备感荣幸。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青年作家报》出版100期。

徐剑(中)接受“壮丽70年·红色传承”《中国青年作家报》融媒小组采访。岳琦/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