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青年女性网络作家南湖之畔的“追寻”

2021-04-07

观红船 学党史 话创作

青年女性网络作家南湖之畔的“追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

“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儿。”

代表们一起轻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呼喊声低沉却有力,至今仍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回响。

100年前8月初的这一天,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

2021年3月30日,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组织参加“网络作家党史学习教育暨主题创作改稿培训班”的学员,赴浙江嘉兴红色革命圣地——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接受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近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

这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发起的网络文学“百年百部”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在这次培训班上,4位女性青年网络作家给记者讲述了她们心中的“红船故事”。

长河熠:寻找真理的味道

长河熠(80后)

1920年早春时节,南方山区分外湿冷,在浙江义乌一个叫“分水塘”的小山村里,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当书桌,一个面庞清瘦的青年时而停笔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正全神贯注地翻译一本外文书。

他绞尽脑汁,终于写下了第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母亲见儿子如此辛苦的工作,非常心疼,弄来糯米包了几个粽子,还端来一碟红糖送到柴房,叮嘱儿子趁热吃。

埋头工作的青年,手中的粽子蘸在墨汁中,竟然浑然不觉,吃得满口尽墨,还赞叹说“甜”。

这个蘸着墨汁吃粽子的青年就是29岁的陈望道,他专心致志翻译的册子是《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真理的味道’真甜”——80后青年女网络作家长河熠把这个故事写进了她创作的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山河万重》,目前已在咪咕正式上架。该书全景式聚焦了从甲午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那段风云跌宕的历史往事,通过以《共产党宣言》的中文本翻译者陈望道先生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真实生动地还原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艰难崎岖的初创过程,深刻阐释了“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人民”的主题。

“参加这次‘网络作家党史学习教育暨主题创作改稿培训班’,不但听了党史研究领域专家《‘数’说百年党史 守好红色根脉》的授课,还到嘉兴红船进行现场学习,使我收获很多。”长河熠对记者说,“我对作家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深的思考。网络作者对‘作品应该由谁写、怎样写以及写什么’话题的讨论,让我对今后创作的方向和理念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作为一位现实题材小说作家,我认为网络文学的创作,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为人民而写’,通过表达普通人的感受,以最平实质朴的语言还原他们的悲欢离合。我们要时刻将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发扬老一代作家的创作精神,积极体验不同生活,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创作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长河熠深有感触地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小戚带有真挚情感的讲述,打动着现场的每一位网络作家。长河熠主动添加了小戚的微信,“我已经与小戚姐约好了,以后再来南湖采风,写一部更甜更美的‘红船故事’”。

画骨师:展现女性的力量

画骨师(85后)(本人供图)

烟雨南湖、红船船头,有一位美丽机智的船娘——王会悟,那一年王会悟只有23岁。在中共一大上海会议现场遭遇巡捕闯入、代表们身处危险之时,曾在嘉兴女子师范念过书,熟悉南湖的情况的王会悟建议,转移去嘉兴南湖,租条游船就在船上开会,那里热闹中有静处,游人少,利于隐蔽。

中共“一大”的最后一次会议,就在南湖的画舫上开始了。

王会悟坐在船头凉棚下轻摇扇子,不动声色地眼看六路耳听八方,见有别的游船靠近时,马上发出暗号,舱内立时传出了洗牌声或南腔北调的谈笑风生。

王会悟以其智慧、勇气,保证了“一大”的顺利召开和圆满结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出了特殊贡献,她的故事也让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女性作家眼界大开,启发和丰富了她们的创作。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那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把网络作家带回了近代以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其背后展现的历史印迹和革命故事,以及那些闪耀着革命光芒和奋斗精神的英雄传奇和不朽人物,不正是这个时代需要大力弘扬和抒写的最好题材吗?

“我能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呢?”85后青年女作家画骨师面对“红船”,对未来的写作有了新的规划。

画骨师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只有6年的时间,戏剧文学编剧专业的她,多部作品荣获各类大奖,深受读者喜爱。

“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在建党百年的荣耀时刻,我们之所以能带着作品出现在这里,不是因为本身有多了不得的不世之才,书写得多好,而是赶上了好时代。’只有在文化兴盛蓬勃的时代,作家才有机会去自由表达,展现所思所想。”谈到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感受,画骨师这样说。

这次主题创作改稿培训班,画骨师带来的作品是关于“人民美好生活主题”的《繁星织我意》。这部作品以现代化都市上海为背景,讲述了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缂丝”,从历史萌芽、崛起、没落,再在社会经济改革中另辟蹊径、重塑辉煌的过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全方面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精神面貌,描写出在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画骨师做好了把所有前期投入当成沉没成本的心理准备,她从居住地北京跑到缂丝发源地江苏采访,亲自学习、体验这门手艺,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俗话说,戏剧来源于生活,它是真实的一种提炼升华。明明大家都认可真实生活的复杂和精彩,为什么就不相信这样的作品受欢迎呢?这是个悖论,体现的是作者自身的不自信,对创作的驾驭不够。”画骨师总结道。

“作为一名女作者,我从个人角度能很清晰地感觉到:女性创作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强。越来越多女性创作的内容,不再拘泥于言情,而是深入到各行各业:科技、医学、历史、建筑等。作品视角宏大,立意更加丰富深远。”

女性的力量——这是培训班结业那天,画骨师上台发言和朋友圈的主题。

梨花颜:重温铿锵的誓言

梨花颜(90后)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湖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的誓言,来自海南的90后女作家梨花颜心潮澎湃,“一百年前,当最早的一批播火者、革命者高擎起第一面鲜红党旗,便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他们将功勋镌刻在祖国的大地上,这必将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赤诚报国,以忘我的精神承担新使命、新任务。”

梨花颜家中三代都是党员,她的母亲是一位基层工作人员,一直做乡镇工作,“小时候常听妈妈讲一些工作的事情,这对我的个人成长、人生选择影响很大。”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电视台工作的梨花颜,有机会采访到很多一线的基层办事员、工人、农民,跟进了很多危房改造之类的民生项目,“我是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几十年如一日践行‘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也见到了很多普通人为了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奋斗着。”

很多读者说梨花颜作品“理想化”,充满“热血感”,她表示:“我也反思过这个问题,大概和我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因为接触到的人都太好了,我热爱这个世界,所以笔下也充满爱。我觉得每个见证了国家富强的年轻人都应该如此,为我们的时代而自豪。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更应该在文学作品中写自己‘视线所及之处’,把作品献给那些可爱的、努力生活的普通人。近几年来我的作品都是在写小人物、大时代的故事。”

她的新书《嗨!古建修复师先生》写的是中国年轻人投身中国古代建筑修复工作,以当代年轻人的视角,讲述古建修复师们在中国各地古建保护与开发工作中所做的努力,侧重写中国古建行业的困境与发展,希望更多人关注中国古代建筑保护工作。

为了写好这一故事,梨花颜从2010年起,长达11年关注全国各地古建保护与开发情况。梨花颜认为,“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希望用作品呈现这一成就,书写中华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凌晨:将百折不挠的精神融入作品

凌晨(90后)

90后青年女作家、连尚文学旗下签约作者凌晨的家乡绍兴,有着浓厚的越剧文化特色。经过一年的走访、查阅资料,她创作了现实题材作品《越吟之下》,并且得到了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的扶持。《越吟之下》讲述了百年越剧的变迁,以及越剧服饰文化的变化和傲雪寒梅越娘子的动人故事。她希望能够通过作品输出中国艺术,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守。

凌晨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这次学习党史和红船精神,了解了党的发展,更加坚定了创作信仰,希望在未来能够将百折不挠的精神融入作品,创作出更多有内涵、有流量、有国际竞争力、能传承、能输出的好故事。”

(供图:林安琪)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