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看见文物|“晋国之瑞”见证晋国的崛和兴衰——晋侯鸟尊

Image 2021-04-02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文明铸就的礼仪文化传统沿续千年,陶冶了华夏古国万千巧夺天工的奇珍异宝。两千年以前,人们以青铜器为礼,上礼天地君主,下礼亲朋好友,青铜文明曾磅礴一时。

山西博物院的晋侯鸟尊就是西周时期的一件宗庙礼器,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原型和“镇馆之宝”,被誉为“晋国之瑞”。西周晋侯鸟尊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 ,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

晋侯鸟尊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西周晋侯鸟尊器盖和腹底的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说明了该器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经考证,西周晋侯鸟尊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祭祀祖先用的祭祀器物,见证了第一代晋侯开国之初的功业,燮父去世后,这件宗庙重器随葬,陪伴燮父长眠地下三千年。晋侯鸟尊不仅是西周青铜艺术的杰作,更是见证大国沧桑的国之瑰宝。这件文物之所以意义重大,就在于通过它确定了西周时期晋国的国都和世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西周晋侯鸟尊实际上是鸟、象复合之体,其中凤鸟为主体,造型健硕丰满,象形为辅,但象首部分饰华丽的羽翎纹,以区分与鸟身的鳞片纹。

西周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凤眼圆睁,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惜象鼻残缺,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器物上根据不同部位装饰有丰富精美的纹饰,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地,尾饰华丽的羽翎纹。

晋侯鸟尊的器物形象是一个凤鸟,周人对凤鸟的崇敬和喜爱还有一个凤鸣岐山的典故。凤鸣岐山是指周朝将兴盛前,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人们认为凤凰是由于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兴盛的吉兆。商周时期玉器和青铜器上凤纹的刻划,突出地表现统治者的“天命”观念。

晋侯鸟尊曾于1992年、1993年两次选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于2001年选入“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2002年修复完毕,晋侯鸟尊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后,收归山西博物院。修复完成后的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大鸟回望,小鸟依偎,全身布满纹饰。自山西博物院建成开放以来,鸟尊作为山西博物院院徽的原型,成为当之无愧的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晋侯鸟尊加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