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郑文:用画笔描绘心中的江南,是她写给时代的山水散文诗

2021-04-01

“我始终相信,对传统的挖掘和理解是当今中国画得以不断发展和延续的基础。”画家郑文说。

日前,“静观万象——郑文山水画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这是郑文迄今为止最大型、最全面的个人展览。

不同于山水画常见的浓墨重彩,郑文笔下的山水,大都如白描般素净简淡。观者站在画前,仿佛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再细品,于无声处却又不乏万千气象。

夏园深秀 绢本设色

两个主题:“格古”和“构园”

郑文的山水画作品,基本由“格古”和“构园”两大主题构成。

她解释,“格古”以水墨为主,主要基于对传统山水格法研究基础上的自我阐发,偏于理性的思考。“这种研究使我能不断去体悟古意,以古为新,这是一份不可或缺的耐心沉潜与深耕。”

“构园”则以设色为主,表达了郑文对江南山水意象的感悟,此部分作品偏于感性。“构园”源于郑文的“意象江南”印象。她儿时常去苏州外婆家,外婆家就住在拙政园和狮子林的附近,这让她对园林充满了感情。

郑文说:“我喜欢江南文人园林的素雅清淡,那白墙青瓦、栗色门窗、曲径通幽的长廊、一叠假山、数株修竹、一泓清池,营造了一个宁静、安闲的空间,缓步其间能感受景物构筑的匠心独运。”

她强调,“格古”和“构园”并不是前后割裂的关系,而是并行贯穿于整个山水画学习和探索过程之中。

(从左至右)早春 季春 季秋 仲秋 初秋 长夏 晚春

在学画这条路上,郑文先是考上了华山美校学西画,后来才机缘巧合学起了中国画,并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的中国画专业。大学期间的郑文,几乎临遍当时所能获得的宋元明清山水经典。

2006年起,郑文从格法入手开始系统梳理探究山水传统的本源。“重新从董其昌、‘四王’入手,上溯宋元。对于南宗一脉山水的研习,事实上为我开启了一条通过绘画澄澈心性的修习之道。”郑文说。

也是因为深研传统,郑文逐渐从重墨转向重笔,从“黑画”转向“白画”。郑文重拾当年花鸟画时期的没骨画法,用当代没骨法重构心中的大山水意象。“传统给我带来许多滋养,也是因为从研究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传统,我开始画‘白画’,并持续至今。”郑文说。

2015年岁末,受仇英画展启发,色彩重新纳入她的视野。她将古淡妍雅的色彩基调衔接于自己的画面,平淡中蕴丰富、通透中见浑厚,秉持着一贯的文气而雅致的江南韵调。

迥溪霜松图 纸本设色

两个身份:艺术家、教育者

她在大学任教,也曾教过中小学。艺术家和教育者,这是郑文对于自己的身份认知。“两者不可割裂。”她告诉记者。

多年教学生涯中, 郑文发现山水画的传统师徒制教学容易造成学生们面目趋同。她希望大家的作品各有千秋,而格法即是“质”。

但她允许学生探索自己的方向,甚至接受学生从事当代艺术。郑文说:“我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束缚他们的创作,只要他们善于表达,即便不是用中国画的形式,又有什么关系?”

画家钱保纲称赞她是“学院古典之代表”。对此,郑文表示:“我走了一条相对另类的路,强调传统文化,但只是用它的格法,表达的是当下的感受和想法。”

春色烟霭 纸本设色

从早年的园林山水写生到后来对宋元山水传统的格法研究,再到近来对于明清小青绿山水画的吸收,她的每一步都体现了对山水画发展现状的敏锐把握。“这种把握不是去追风,而是建立在对于自己心性了解基础之上的。她以自己的节奏在理解传统、感知时代。”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汪涤说。

描绘心中的江南,是她写给时代的山水散文诗

上海所处的长三角地区一向是文人画特别是山水画的大本营,明清以来江南的地域山水画派几乎成了同时期山水画史的代名词。近年来,上海涌现了不少实力派的中青年山水画家,郑文是其中少见的女性山水画家。

“她以女性温婉柔润的特质,娓娓道来关于山水画起承转合的笔墨叙事,不卑不亢、不疾不徐、从容自若,为当下的观者呈示了穿越千百年来或隐或现的文脉线条。”艺术评论家徐明松表示。

本次展览分三个区域:画格文心、山静日长以及城市山林,此外还以文献展板方式展现郑文的山水画研究和教学历程。其中,“山静日长”出自宋代唐庚为自己的画集题名的《山静日长》一诗。诗中写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展览现场

展览的“城市山林”板块,展出的作品大部分是郑文创作于2020年的新作。“疫情让大家重新安静下来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喜欢安静,也希望将这份安静带给观画的人。”郑文说。此次展览的主题“静观万象”中的“静”,也寄托着画家同样的意愿。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次展览学术主持胡建君评价郑文,“保留了钱选一脉而下的妍雅的用色,山水块面之间交叠映照,似乎带着清凉的雪意与蒸腾的雾气。而画中的树木,依旧保持骨法用笔与精致的细节,与山川相映成辉。”

在胡建君看来,干净简单的日常,犹如阔大的素屏,折射内心,照见天地,“郑文意图梳理完整的山水脉络,构建宏阔而开放的宇宙观,描绘心中的一片江南,映照传统与未来。这是她理想的内心图景,也是她写给时代的山水散文诗。”

早春 绢本设色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