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在建筑工地上作画,等待施工扬起的灰尘飘落……

Image 2021-03-31

作为虹桥商务区首个艺术IP地标,金臣·亦飞鸣美术馆迎来首个艺术家个展“尘像无迹——郎水龙作品展”。

展览由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主办,金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展出了2016年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大奖得主郎水龙近年来创作的多件作品。

1965年出生于浙江富阳的郎水龙,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作品曾多次受邀参展包括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约翰·莫尔绘奖作品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等。

郞水龙的创作方式是独特的。他把画布平铺于工地地面,然后将工人们用的铁锹、镐、锯等工具,及工地上废弃的钢筋、螺丝、铁钉等,摆放在画布上,之后便是等待,等待施工扬起的灰尘飘落。

本次展览策展人闫震介绍,这种等待并非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他会时常去观察发生的‘进展’,寻求干预或不干预之间的某一种平衡。”

当达到这种平衡,郞水龙会小心翼翼地取走积满灰尘的工具或工地弃物,此时,画布上便只留下灰尘的“痕迹”。他用一种特制的、长期稳定的透明胶液来固定灰尘,促使画布上的尘埃勾勒出淡淡的光晕。

“初看之下,这些让人无法再用传统去定义与认知的作品着实令人着迷。”在闫震看来,“他用尘埃作画,通过惊人的洞察力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感受作出一种表达。这种洞察与表达细致入微,又与他的创作材料‘微尘’不谋而合。”

这些作品也被业内人士视为绘画,也可视为摄影——形态上的确像“感光底片”,也像是一种延展的雕塑或“平面装置”。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将郎水龙的创作誉为“借风为笔,扬尘为墨”。

“他用极简单的材料(亚麻布上的尘埃),为当今全球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国乃至全世界描绘了一幅发人深思、广受关注的景象。”英国艺术评论家路易斯·毕格斯为郎水龙写下这样的评语。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执行馆长陈逸鸣表示:“郎水龙就像一个出没于建设工地的拾荒者展现给观众的那样,他的作品不仅是一份见证建设过程的档案,也开启了关于艺术与历史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对于这些赞誉,郎水龙表示,“我喜欢观察和倾听,也愿意探讨任何问题。艺术家要拿出独到的东西。”

本次展览通过八个系列作品以及精心制作的影像视频,尝试从郎水龙作品中使用的铁屑、尘埃这些最基本的“粒子”入手,从微观逐步走向宏观。

据悉,郎水龙个展之后,金臣·亦飞鸣美术馆未来将持续关注能够用国际化语言表达和具备宏大世界观的优秀艺术家,并将陆续开辟艺术讲坛、艺术培训交流、艺术走入社区等公众活动和公共服务空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