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和法家,守旧和变革,如何取舍?

Image 2021-03-28

对于读书人而言,秦始皇一生最大的过错莫过于焚书。本该是文明灿烂,相互交融的时代,诸子百家的出现,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奠定了我们后来历史发展的文化基调。历史同文化并行之时,百家学术也不断演变。在这其中,当属儒家学说影响最大。

在秦始皇的一声令下,诸多文化传承戛然而止,至今为止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儒家之外还有法家。每种学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儒家的“守旧”

孔子个人从历史来看,属于新兴工商奴隶主阶级。主要依靠工商业为生,但他的思想仍然属于贵族思想。主要以维护传统的规章制度,为了维护那些古制,他创造出种种理由,继而成为了一种学说。

孔子出生于鲁国,但他的先辈为宋人,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其弟子最多能达3000多人再者孔子身通“六经”。孔子最熟悉的是古典文书,也就是我们后世藏书的六经,都经过孔子的补充和整理。

个人属性决定了孔子维护的阶级,熟读古书是为了更好服务于当下,孔子在这一模块中得心应手。

孔子的一生基本在教学中度过,论语中有一句话为“学而不倦,诲人不倦”。为了教书育人,孔子除了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之外,必须要达到引古论今的地步,整理旧籍的习惯由此而来。通过对旧书籍的整理、补充、编制,为孔子的学说铺垫了基础。

从这里也可看出,孔子的思想偏向于贵族奴隶主,因为工商奴隶主属于新兴阶级,他们更看重于今文。

孔子对周代的礼仪制度以及典章制度非常拥护,这主要因为鲁为周之后,鲁国保存着极多周代的典章制度。在孔子的思想中,一直认为传统制度不乱便可天下有道。国家如果遵循祖制,便能够实现长治久安的统治。

在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为何孔子会极力拥护传统制度?

如果探寻其根本理由,主要是因为传统制度的本身值得拥护。制度本来拥有特殊的意义,孔子主要想通过维护祖制的方式,能够为当时社会制定相应的标准,恢复事务本身的属性。例如一根竹子必然要与“竹子”的理念相符合,才能成为一根真正的竹子,在如君、臣、父、子不可乱等。

当物质回归本来属性,所有的一切才会走上正轨,这是孔子维护旧制度的主要原因。

他想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当时社会混乱的现象。这种思想也定义了平民永远是平民,贵族的地位不可撼动的理念。

在这个期间,孔子需要寻找制度本身的意义。如果君不是君,夫不是夫,子不是子之时,必然会产生祸乱。为了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正确地贯彻下去,孔子又不能像法家那样提出新的理念,强迫他人实行,也不能像墨家那样提出空洞的想法,希望百姓能够奉行。

在探寻的过程中,孔子寻找到人类本性的缺点“仁”。

在孔子的理念中,“仁”可为万物,并且孔子认为,“仁”可以衡量万物,如果人没有“仁”,则世间万物将丧失其原本意义。这也是后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由来,这种思想在孔子的一生当中始终贯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孔子思想的一种表现,以自己作为标准去衡量他人,从而得知他人的需求,不要强迫与人,这种思维方式在《大学》里更是发挥到极致。

孔子的思想深受帝王之家欢迎,因为在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动时,可以让百姓自身反省自我的过错,而不是发现朝廷的过错。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问题,这种思想对于统治而言有极大的益处。所以在历朝历代中,孔子的思想成为帝王之家所推行的主流思想。

法家的“革命”

在百家当中,如果将孔子视为拥护传统制度的守护者,那法家便是创造新制度的发现者。

法家主张“立法,设度数”,法家的观点更像是在革命,他们用工商地主阶级所需要的新制度,同过往的贵族进行对抗。特别是在贵族制度面临崩溃,诸侯各国昏庸无度,社会秩序先后混乱时,法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韩非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诸多法家学者畅谈历史进步,为何在同贵族制度进行斗争时,明知很难但也有为之,主要从观念之中,法家诸多学者认为“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大可以不法往古”等思想,旧的没落,新的制度到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味的守旧想要进步,同守株待兔相差无几。

法家认为需要法治主义,在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用于维持旧社会时期的“礼制”,已经不再适用。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新时代,法制成为第一要义,主要在于认法不认人。

法制的好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有法可循,其二是上下遵循。朝廷官员应守法,臣民皆守法。在这里可以发现,所谓的法治主义中的“法”是由君主一人制定,将所有的立法权完全放置在君主一人之身,这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君主成为立法者,是为了更好实现自己的专制制度。

除此之外法家最重赏罚,为了让百姓能够遵法守法,必然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出现,来弥补法家的思想。如果思想提出无人遵守,后期会成为空谈,也就变成了空想主义者,所以法家主张赏罚分明主要是用来促进法治的推行。

法家思想从管仲到韩非,以及其中商鞅变法都是法家思想的体现,法家实行变法强国的学说已经得到实现,但成也变法败也变法。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可看做是历史在一统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思想,无论是《论语》还是《商君书》书,都是文化的结晶,只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然会对我们有极大的思维影响,这也是历史和前人对我们的启示。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