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坚韧、顽强、勇气和希望-赏析诗词里的梅花之八

2021-03-27

摘要:“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国人迷恋早开的花朵,也迷恋不死的枯枝,这个历史上饱受苦难的民族,将自身的命运和一株乔木联系在了一起,坚韧、顽强、勇气和希望,不仅是中国文化对梅花写下的注脚,也是中国人对自身的定义。

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全诗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

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后两句回答“早发”的原因,并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南宋诗人谢枋得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首句“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节隐居,决绝到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

“独立青峰野水涯”,使诗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是诗人直冲云霄的气节,是诗人不可一世的风骨。

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向来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梅花在数九隆冬这样最寒冷的日子里开放,百花之中,一枝独秀。到次年春来草长,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无语,卓尔不群。人要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境界啊!诗人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深远绵长,发人深省。

周邦彦的这首词咏梅雪,而实为抒羁旅别情,并暗含飘零不偶之慨。首句大笔渲染,雪岸苍茫,随江蜿蜒,状如银河。

第二句呈现一幅腊去春尽的景色,晴光淑气,梅花开放,凛冽中透露出生机。

下片由雪下梅引出闺思。上天讨厌梅花的纵情开放,所以降大雪将花封盖。你卷帘既见院里雪下之梅,当知江上寒中之我,你我心照可矣。表达了相思之苦。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困难时期,宋时国人经历了丧权辱国、妻离子散的剧痛。迁徙到南方的文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象征,为国家重建寻找精神寄托。

葬于杭州孤山的林逋墓,遍植梅花,他的梅花诗词更是深深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再加之梅花以其迎春早发、凌霜傲雪、空心枯枝新芽的自然形象,正如当时的民族命运,有如坚韧的花朵正迎寒绽放。于是梅花的风骨得到文人的推崇,诗中的梅花与国人之精神紧密联系。

在园中种植梅花,便成为一种不屈精神的宣告。杭州的梅花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皇家、官僚、士人中赏梅、种梅之风盛行,西泠桥甚至有红白梅花五百株,为赏梅佳处。

国人迷恋早开的花朵,也迷恋不死的枯枝,这个历史上饱受苦难的民族,将自身的命运和一株乔木联系在了一起,坚韧、顽强、勇气和希望,不仅是中国文化对梅花写下的注脚,也是中国人对自身的定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