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杭州将推出国内首场吴让之作品展,大半作品首次亮相,策展人是两位90后

2021-03-24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吴让之,与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是公认的中国篆刻晚清四大家,吴让之位列四人之首。

这位在清代印坛上开宗立派的大家,不仅篆刻作品纵横飘逸,使刀如笔,无人能及,而且在书法、绘画等方面的造诣也极高。

可惜的是,吴让之生逢晚清乱世,传世墨迹散落各地,想欣赏真迹非常之难。

3月25日,位于杭州中山中路11号的浙江浣花斋美术馆将带来《吴带当风——吴让之书法研究展》,这是国内首场吴让之作品展。六十余件作品中,大半都是首次亮相。机会难得,爱好书法的你,千万别错过了。

60余件吴让之书画精品

数量、质量都是空前绝后的

本次展览由书法、绘画、年表三部分组成,共展出60余件吴让之书画精品。包含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以及绘画作品。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作品的质量,都是空前绝后的。对于喜欢书画篆刻艺术的读者而言,这场展览是必看的。

学习书法的读者肯定知道,学篆书必学吴让之。

吴让之成就最高的当属篆书,最能代表其艺术水准和美学追求的也是篆书。

此次展览中有一件很有代表性的篆书作品,是吴让之四十七岁时所作篆书“秋灯怀梦图”册页,篆书五字,后有隶书四十个字,是一画册的卷首(画作已佚失),这也是目前吴氏有明确纪年中最早的一件篆书墨迹。

六件隶书中,有一件隶书团扇很值得品鉴。

仅二十四厘米的画心中,书有五十八个隶字,每格不到三厘米见方。如果将其置于放大的高清画面下,会发现字字生动活泼,波拂转折处,毫发毕现。加上朱丝阑界格,华丽典雅,更能凸显朱丝墨书的视觉对比效果。

还有一份隶书节录《争座位帖》四条屏,是吴让之去世那一年所书。吴让之晚年自称“目力昏耗”,几近失明。粗看之漆黑一团,字型东倒西歪。临近细品,墨韵丰富,乱中有序,不齐之齐,恰有“非法非非法”之意。

此外,这次展览还有一件临《王献之奉对帖》,通篇笔势连贯,一气呵成。大家记得去看看他的信手题跋:“吴兴谓临书目随心往来于诸帖之间,余今乃知,目力注帖六分,四分到纸足矣。”字里行间,流露着自信与意足。

这么重量级的展览

策展人是两位90后

业内这么重量级的展览,策展人却是两位90后——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学硕士研究生郑力胜、周逸阳。

“我在美院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吴让之。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想看真迹,真的太难了,迄今为止国内连吴让之正儿八经的作品展都没有。追究原因,一是作品存世少,二是大多流失在外。”作品曾获第十届全浙书法篆刻大展“沙孟海奖”、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的策展人郑力胜,向小时记者介绍了策展初衷。他说,做研究的时候发现,1978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吴让之书画篆刻展览,比较全面地将日本所藏的吴氏作品汇总,不少国内学者只能望洋兴叹。好在,这些年有很多藏家花重金把作品都“请”回来。比如,这次展览中的篆书《谢东宫赉米启》四屏,曾两次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分别为1954年的书道名品展,1978年的吴让之特展。

“我们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联系国内外藏家和专业机构,把这些经典的作品聚集起来,分享给大家品鉴,有大半作品,都是首次公开露脸,特别难得。”

业内专家也表示,全世界范围来看,此次展览是继1978年后的首场吴让之专题性展览,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次。

此次展览的时间从3月25日至4月10日,仅半个月时间,感兴趣的抓紧时间去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