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陈鲁豫:女性如何面对年龄带来的焦虑?

2021-03-23

记者 | 何安安

怎么看待“人设崩塌”?“塑料姐妹花”时代,女性友谊被低估了吗?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生活?女性如何面对年龄带来的焦虑?亲密关系中的隐私边界在哪里?

3月18日,陈鲁豫的新书《还是要相信》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鲁豫与她的朋友们——主持人杨澜,演员柯蓝,武汉大学教师、辩手陈铭相聚Page One(北京坊店),一同就自律、年龄焦虑、友谊、爱、相信等话题展开了探讨与分享。

陈鲁豫《还是要相信》新书首发式现场。从左到右依次为陈铭、杨澜、陈鲁豫、柯蓝。

“When in doubt, don’t(当你怀疑的时候你不要怀疑)。”这句话不仅作为《还是要相信》英文书名被印在该书的封面上,也是陈鲁豫在活动现场数次提及的一句话。鲁豫表示,这句话来源于BBC纪录片《女爵印象》,片中谈及“想对年轻时候的自己说什么”,年逾八十的英国国宝级女演员玛吉·史密斯回答:“When in doubt, don’t”。陈鲁豫说,“我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回看年轻自己,我会觉得,当你怀疑的时候,你不要怀疑。”

《还是要相信》源于一档音频栏目“偶遇鲁小胖”,栏目里,陈鲁豫收到许多年轻人的提问,从社交、职场到情感、价值、选择,这些问题既是提问者的困惑,也是在当下时代中更多年轻人对各自生活的思索。面对提问,陈鲁豫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人生阅历,讲述了自己曾经面对这些问题的茫然时刻。在众多的回复中,陈鲁豫选出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55个问题,形成了《还是要相信》这本新作。

《还是要相信》,陈鲁豫著,花城出版社2021年3月版。

这本书中的问题大多形成于两年前,不过,在活动现场,陈鲁豫等人也分享了在疫情以来,特别是疫情最为严重的这段时间,各自对生活的全新感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杨澜说,疫情期间让她发现很多过去无暇顾及的事情都变得意义非凡。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她几乎没怎么做过饭。疫情期间,杨澜几乎天天在家做饭。有一天,女儿和父亲熬夜为她做了一个生日蛋糕,这让她非常感动,“高兴的哭了。”

陈鲁豫非常认同杨澜的感触,“疫情期间,那些以前会忽略的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会让我们深深地感动。”在这里,《纽约书评》曾经让全世界十个地区的作家写疫情日记,其中,一位生活在巴黎的危地马拉作家有一段话深深打动了陈鲁豫。“他说哪怕巴黎的疫情最糟糕,所有的药店都关门,口罩也买不到,消毒水也买不到,但是我相信,在凌晨四点钟,一定会有一个面包师在烤面包,一定有人在面包刚刚出炉的时候把法棍夹在胳膊底下,掰一口,他说,这让我明白生活的原动力。”

在《还是要相信》中,陈鲁豫说,女性价值和年龄焦虑是最多被提及的问题。对此,柯蓝说,“不在乎别人的定义,你就会活得更自由一点。”陈铭认为,如果一半以上的人都开始选择不被所谓的“定义”定义的时候,“定义”自己就消失了,我们可以反过来作用于时代。作为当代独立女性的典型性代表,陈鲁豫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状态:有自己足以应付生活的经济来源,有稳定且发展的事业,有已经成型可以自洽的价值观,有车有房有朋友。在现场,陈鲁豫坦言,自己已经50岁了,“二十、三十、四十岁,不同阶段的女性各有各的评价体系,我如果不再符合二三十岁的某个标准,天经地义。”

那么,当下的年轻人更加焦虑了吗?对于新京报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陈鲁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并不认为当下的年轻人比过去更加焦虑了,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焦虑。”陈鲁豫说,在她还小的时候,当时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但那个时候她并不觉得是这样,“长大成人以后,你会明白同时期的年轻人总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让自己实现梦想的时候,这种碰撞会产生一种焦虑,这是每一代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在陈鲁豫看来,之所以我们会感觉现在的年轻人更加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有了更多的表达途径,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焦虑拿出来和其他人分享,而因此导致的反响也会更大。与此同时,陈鲁豫认为,焦虑是人生的常态,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去解决问题,然后又遇到新的人,新的问题,而这一切加在一起就是生活。

记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王青

校对丨王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