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在横滨中华义庄饱览华侨的励志篇章

2021-03-22

日本新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说起来是近30年前,我在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做“研究生”期间,将我的指导教授加藤佑三先生的一本著作译为中文《横滨今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出版的过程中,知道了横滨有一处华侨华人墓地——中华义庄。阴差阳错,一直只能有文字的接触,于实物,始终缘悭一面。

2021年3月20日的星期六,我到横滨去看一个展览,恰好臀后暂无文债追踪,乐得“偷得浮生半日闲”,遂临时“起义”,驱车赶往中华义庄。

所乘出租车在逼仄蜿行的小街巷里绕了好几圈,几次差点与临街的房屋围墙发生剐蹭。想当年,中华义庄建立之初,此地还是人迹罕至的荒废之地,如今,周围早已经挤满了民宅。据说目前,有5700多人安葬于此。中华义庄扩建的可能性不大。

唐力行在《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一书中追溯了义庄的发展过程。宋代范仲淹“捐银万数千绪,宜田千余亩”,“给其族之颊连无告者,助丧助葬”,设立范氏义庄,开中国民间慈善事业之先河。横滨中华义庄,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

1859年,横滨开港。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漂洋过海,到横滨讨生活。第一批永久的留在日本的近代华侨,与当时生活在横滨的其他国家的人,去世后一起埋葬在横滨的外国人公墓。

令今人难以置信的是,1866年,作为外国领事团代表的美国领事菲舍(Fisher)接受了住在横滨的中国人的请求,向神奈川政府第一把手——奉行提出改变墓地形式的要求。结果,开始出现了中国人墓地的雏形。大约在1867年,一批急公好义的侨商筹集资金,在横滨市中央区大芝台七丁目,设立了“中华义庄”。中华义庄设立之初,是为客死异乡的华人华侨暂时停放棺椁骨灰之用的。经年日久,演变成华人华人的公墓。

公墓围绕地藏王庙散布坡坂之上。地藏王庙建于1892年,典型的岭南宗庙建筑风格,前殿后殿与左右围廊,簇拥一小块天井。地藏王庙在1990年被指定为横滨市指定文化遗产,其作为横滨现存最古老的近代建筑,反映了日本明治时代初期这一地区的风貌。前殿的对联让人读后心有所感:“慈云照五岳,佛缘寄扶桑。”

殿内供奉从中国运来的地藏王像,自地藏王庙建立伊始就矗立于此。地藏王像木地黑漆,施以金箔。放置木像的佛龛,在日语中被怪怪地称为“厨子”,“厨子”四周装饰有神仙、蝙蝠、牡丹、葡萄、葫芦、石榴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寓祥瑞的意象。

地藏王庙后,是一座三层楼的“安骨堂”,读着就让人心酸。那些暂时未能“入土为安”的华人华侨的骨灰就暂存于此。堂内张贴着一张1998年发布的公告,其中标明,存放于此需缴纳1万日元,另外每年需缴纳2千元管理。23年未变的标价,正是中华义庄“义”字的写照。

在墓地主墓道右侧,有一处“义士纪念碑”,由横滨华侨总会与中华自治团于“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即1946年)”共同树立。碑上诔文写给一位年仅19岁的少年。他来自广东高明,幼时聪颖,弱冠“气节义侠、英健刚正”。正遇上二战终战,横滨的治安混乱,当地华人华侨自发成立“中华自治团”维护治安。加入自治团后的第二年,少年在调解他人纠纷时,为利刃所伤,不幸离世。这是一段未能写进史书的故事,却让人在文字之中读出华人华侨在东瀛谋生、立足的艰辛。

放眼中华义庄的墓碑上,常常在墓主人日文名字后面标注着中文原名。前者,是墓主人“归化”——加入日本国籍后的名字;后者,是墓主人血脉家传的历史印痕。当他们撒手人寰的时候,他们认知眼前的现实,却不肯舍弃自己的“根”!再看每一块墓碑上,都清晰的镌刻着墓主人的桑梓故里。“江苏省上海县”,说明此碑立于1927年上海被划定为特别市,从江苏省划分出去之前。

坐在车内,未曾感觉爬坡吃力。“脚踏实地”之后,才发现墓地位于一处山坡之上,坐北朝南,视野开阔,正是中国民间风水学所谓福佑子孙的好地方。在墓地主墓道最尽头正中的显著位置,供奉着“本山后土之神”,这无疑是中国民间信仰中土地神崇拜在日本的具体表现。

与日本人的墓地不同,中华义庄的墓地之中鲜有树木花草,许多墓碑前却放置一对石狮。石狮材质大致可分三类,或为石雕,或为陶烧,或为水泥。造型却大相径庭,既有顽皮的“网球狮”,也有鼻大嘴阔的“潮汕狮”,中国南方普遍的“献钱狮”和北方常见的“北京狮”,也都能寻到身影。极富地方特色的石狮子,不知道源自故乡巧匠之手,还是出于侨居地的能工。在信息尚不发达、物流网还未出现的年代,无论搬运还是订制都要花上一份沉重的心思吧。

翻阅史料才知道,中华义庄曾在1971年改建时,将无主的夭折儿童骨灰统一收集火化,并在地藏王庙右侧为他们建起“水子地藏”雕像。“水子”,是日语特有的说法,指的是因各种原因未能正常生产的死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里面,并没有这样的神祇。这,应该也是中日两国生死观文化互相交融的一种具体表现。

我呢,闲来,喜欢逛逛墓地,并非怪癖。墓碑,往往是一个人的“断代史”;墓地,往往是几代人融合而成的“编年史”。若要追忆近代以来华侨华人在日本的艰辛奋斗史,如果信奉“自己应对自己狠一点”的箴言,位于日本横滨的中华义庄绝对是不可不阅读的励志篇章。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