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喂鸡的破碗,被卖80元,专家看后:并非普通瓷器,价值上亿
中国的收工业制造水平在世界上都是享有盛名的,而这些盛名的打造过程中古代中国所创下的功劳占据了大部分。古代中国在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制作方面的辉煌成就直到现在也让世界钦佩不已,甚至是有些工艺水平在数千、数百年后的当代也难以复制、重现。而最能够代表这些工艺水平的文物就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系列古董和文物,但是如果宝贝流落到了普通人手中,被埋没的可能性就很大。
今天就给大家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件价值过亿的宝贝瓷器,却阴差阳错的沦落成为农村老太的喂鸡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70年代的某一天,有个农村老太怀揣着一只瓷碗来到了北京文物局门口,因为当时国家正在号召民间将手中保管收藏的文物古董捐赠或是出售给文物部门,所以老太就将自己家平时用来喂鸡的碗带过来了,希望能够换点钱。
虽然是一只喂鸡的碗,但是这只碗也已经在老太家中存在了几辈人,从存在时间的久远程度来看,老太觉得这可能可以值点钱。当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接过这只蓝底白点的瓷碗时,并没有觉得太过新奇,尤其是碗身上还有没有擦干净的污渍,也落下了一些刮痕。经过专家的初步鉴定以后只能确定这是一只明朝时期的瓷碗,于是想用80元钱买下,老太一听说还能卖这么多钱马上同意了,揣着这些钱开心的离开了。
然而,专家在随后细致专业的揣摩之后,很快就发现了这只喂鸡碗的不同之处,原来这不但是明朝时期的瓷器,最主要的是它出自景德镇,而且是瓷器中的极品系列洒蓝釉。如果说动物中的稀有存在是熊猫,那么洒蓝釉就是瓷器中的熊猫。
之所以如此稀有珍贵,源于这种瓷器的烧制工艺非常复杂且成功率极低,首先需要烧制出来白釉作为原始瓷胎,然后再在其上附上青釉渲染,而这个过程也是最难的部分,需要工匠师傅将青釉粘在一支竹管上,然后均匀的吹在瓷胎上面。这个过程不但复杂困难,且最后的成品率也极低,因此这种瓷器只是用于进贡给皇族使用的。而这只喂鸡碗的前身就是宣德皇帝御用之物,具体是用来掷筛子的。
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洒蓝釉一度停产,直到康熙年间皇家才命民间再次重现这种瓷器,遗憾的是由于工艺水平的变动,这一时期烧制出来的洒蓝釉已经和前朝有了很大的差异。故此,这件明朝时期的洒蓝釉瓷碗被定为一级文物,现存不超过三件,每一个的价值都超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