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鹤壁年轻姑娘爱上“老”技艺,一双巧手捏出“鹤壁故事”

Image 2021-03-16

一揉、一搓、一捏、一卷,再用刻刀灵巧地点、切、刻、划,片刻之后一个精巧的面人儿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居民吴丹的手上跃然而出。吴丹是位“80后”,像她这个年纪喜欢面塑技艺的人可不多。3月13日,吴丹在自己的工作室向记者分享了她和面塑的故事。

△吴丹在进行面塑创作

面塑技艺第六代传人

吴丹的工作室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石佛寺社区,那是一个十分雅致的小院。竹竿做成的篱笆将小院围了起来,院中开着一片油菜花……吴丹说,这都是她亲手打造的,动手能力源自从小做面塑的锻炼。

△吴丹的工作室

走进吴丹的工作室,记者首先被摆台上大大小小的面塑作品吸引。她塑造的七仙女神态各异、古代仕女身上的衣袂飘然、卡通形象憨态可掬……更让人佩服的是,摆台上的许多作品是吴丹上小学时制作的。

“小时候,每逢过年,爷爷就要蒸花糕、蒸十二生肖造型面食、做面人儿等。他常会给我一团面,手把手教我做各种造型。”吴丹介绍,她祖上家境殷实,祖辈们不是学文就是从商,唯独一位族人喜欢面塑,他不顾家人劝阻到山东学习面塑技艺,并以此为生。

后来,吴家的家道中落,只能靠摆摊卖面人儿度日,吴氏族人便将面塑这门手艺代代相传。

△吴丹的面塑作品《花旦》

“我父亲对面塑手艺不太感兴趣,爷爷看我对面塑挺上心的,便将面塑技艺传给了我,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六代了。”吴丹介绍。

吴丹从小玩着面团长大,同时学习了绘画技巧,这样的艺术熏陶不仅让她的面塑技艺进步迅速,更使她对这门传统手艺情有独钟。

吴丹上大学时学的是土木工程,当时这个专业有前景,但工作一年后她还是放不下面塑,便回到鹤壁开办了美术辅导班。她既教孩子们学绘画,也教孩子们面塑技艺,一直坚持到现在。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相结合

记者发现,吴丹的作品分为两个区域摆放,一个区域的作品颜色以深色为主,且作品“个头儿”较大,造型以三国人物为主;另一区域的作品颜色艳丽,造型多是戏曲人物、动漫人物、卡通人物等。这是吴丹在制作技法、造型创新、材料改革等多方面深入钻研、传承创新的生动体现。

△吴丹的面塑作品《动漫人物》

吴丹介绍,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儿,是一门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传统手工技艺。它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她从小跟随爷爷学习面塑基础技能,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她还接触并学习了用彩泥、羊毛毡、软陶、黏土等材质创作。另外,她有绘画功底,这让她的面塑技法融众家所长,独具特色。

“传统面塑颜色多以红、黄、蓝等重色为主,造型也以神仙、三国大将等传统人物为主。爷爷也是这样教我的,可我觉得,与时俱进才能将面塑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吴丹说,抱着“创新不忘本”的心态,经过琢磨与实践,她不仅能捏出活灵活现的传统人物、动物等造型,还能将面塑做成生活用品和配饰。例如,冰箱贴、胸针、发卡、植物造型、艺术装饰画等,这些作品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我是上大学时决定创新性地制作这些面塑作品的。”吴丹回忆,离开鹤壁到武汉读书后,她接触到更多现代美学元素,便尝试着创作衣着鲜艳的古代仕女面塑作品。

“那时,我像着了魔,和室友走在街上看见陶瓷仕女像,我能丢下室友赶紧跑回去创作。有时候,半夜睡醒有了灵感,就会马上起床揉面。”吴丹笑着说。

免费教面塑 传承好传统技艺

“中国的面塑技艺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创新,成为艺术瑰宝。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将这门传统技艺不断地传承下去。”吴丹说,她更希望能把面塑技艺传给真正喜欢的人。

△吴丹介绍自己的作品

她最初回到鹤壁开设美术辅导班时,课程安排仅传授绘画技能,但考虑到会面塑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又决定免费为学生开设面塑课。

吴丹一般是安排学生上两节美术课再上一节面塑课,为了便于学生掌握面塑技艺,她会先教学生从比较容易塑形的彩泥、软陶等材质练起,待掌握了基本技能时再学习面塑。

为了更好地传承面塑技艺,吴丹“收徒”是很认真的。“家长要有付出精力的准备、孩子要真正喜欢面塑,不然,我就会委婉劝孩子和家长专心学习绘画。”吴丹介绍。

△吴丹的面塑作品《许仙》

△吴丹的面塑作品《白娘子》

吴丹的工作台上摆放着许仙、白娘子、小青等人物造型的作品,还有古代仕女站在樱花树下的作品。这些是她游览淇滨区许沟村和华夏南路“中国最美樱花大道”后创作的。

“我是鹤壁人,我希望用自己的特长创作富有‘鹤壁故事’的作品,让购买者看到作品就能想到鹤壁。”吴丹说,她目前已经积攒了许多和鹤壁元素有关的面塑作品创作灵感,“接下来,我会投身到积极的创作中,争取尽快拿出新作品”。

来源: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玉姣

责任编辑:王鹏

总值班:靳丽娜丨审核:靳丽娜

监 制:李宏庆丨总统筹:胡勇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