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豪散文:日暮乡关何处是-再回烂泥箐乡
文/肖亚豪
日暮乡关何处是---再回烂泥箐乡
作者丨肖亚豪
穿过水草坝,再翻过一座山,就进入了烂泥箐。此时,空中飘起了细雨。透过车窗,只见一片红白相间的洋芋花和一排高高的白杨树隐约出现在朦胧的雨雾中。一群麻雀从树上啪啦啦地飞起来,穿过雨丝,往远处飞去。
刚进入镇子时,我就看见一位幼年时的老邻居正在冒雨疏理屋前的沟渠。我想停下车来和他寒暄几句,但随即觉得这么做恐怕冒昧了。毕竟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没有见了。我那时还年幼,二十年过去了,容貌已完全变了样。他还是老样子,只是苍老了许多。从街头到街尾,驱车花费了不过两分钟的时间。我心里很讶异,在我幼年时的记忆中,这是一个顶大的镇子。如今怎么忽然塌缩成指缝宽的小镇了呢?而且街景也完全变了样。海马歌舞厅变成了一个大超市,农贸市场成了几幢两层楼房,林业工作站大水池成了一栋红色的办公楼。只有乡卫生院没有变,但显示出斑驳的陈迹来。 所有临街的建筑都挤挤挨挨地往街道上靠,使原本就不宽阔的街道显得越发地逼仄,使人产生一种窒息感来。
把车停下来,想沿着街道找点东西吃,但所有我熟悉的小吃店都已不在。我想起过去,每当此时,母亲总是备好了饭菜,在林业工作站的木板屋内等着我们。我的心里涌过一种莫名的哀伤。在粮转站对面的小吃店里点了碗蛋炒饭,喝着纸杯泡的劣质茶水,漫不经心地对着街上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出神。这个小吃店过去的店主是个丰腴的年轻女人。她后来被一个满脸横肉的乡镇干部娶走了,从此消失在镇子里。我记起一些幼年时的玩伴来,杨增华、杨涛、沙林聪、马云涛,还有一个左手残疾的女孩子,她瘦弱单薄,皮肤白皙,每天傍晚总要来林工站挑水。两个银色的铁桶里装满水,水面放两根嫩绿的松枝,迎着夕阳消失在巷道口。
傍晚,我在户外的野地里看到橘黄色的落日,夕阳悬在天边,映红了烂泥箐,又一点点地消逝,正如我消逝的童年。我在这儿出生、成长。这个地方安放了我的大半童年光阴,但此刻,我觉得我成了一个异乡人。
作者简介
肖亚豪,男,彝族,1989年出生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丽江市骨干作家培训班”第一期学员,现任教于宁蒗民族中学,2013年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散文诗》、《边疆文学》、《岁月》、《壹读》、《芒市》、《宁蒗》等刊物。有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中国年度散文·2015卷》、《2019年丽江文学作品选》、《童年与故乡》等文学选本。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