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两家子遗址2020年度考古发掘收获

2021-03-10

一、遗址概述

1、地理位置

两家子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哈达户稍镇哈达户稍村两家子屯中部的低矮山丘的台顶及东南坡上。遗址四周紧邻村间土路,东距205省道约6公里,西距尹八线公路约1.1公里,西北距哈达户稍镇约5公里。遗址中心点坐标为N121°37′35.63″、E42°15′53.84″,海拔336米。

图一 两家子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二 遗址地貌照片(西北—东南)

2、遗址年代

经过对遗迹及出土器物分析,该遗址可分为东、西两区,其中西区位于缓丘顶部,为一处带有环壕的青铜时代高台山文化聚落址;东区位于缓丘东南坡上,为一处金代居址。

图三 遗址清表

图四 发掘场景

二、简要发掘经过

2020年9月—2020年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两家子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区分为西区及东区,其中发掘西区布5米×5米探方24个,发掘面积615平方米(含扩方),见有环壕,环壕内发掘出房址3座、灰坑14个及灰沟1条,出土有大量的陶器及少量石器;发掘东区布5米×5米探方16个,发掘面积470平方米(含扩方),共发掘房址14座及灰坑7个,出土遗物多为瓷器及陶器,另有少量的石器、骨器、金属器等。

图七 发掘区全景(上北下南)

三、发掘西区清理情况

1、遗迹情况

遗迹类型及数量不多,主要有环壕1条、房址3座、灰坑14个及灰沟1条。

图八 发掘西区遗迹分布图(上北下南)

(1)环壕

目前仅清理环壕北段局部。G1开口于第1层下,打破生土。环壕平面呈环弧状,口宽底窄,斜壁,横截面呈覆斗状。沟内堆积均为灰褐色土,较为纯净,仅出土有少量的夹砂陶片。

图九 环壕G1清理后照片(上西北下东南)

(2)房址

房址开口于第1层下,规模较小。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带有短门道。室内平面形状有圆角长方形及圆形之分,近直壁,平底,大多室内置有四个柱洞,个别柱洞底部垫有陶片。灶址规模较小,浅坑式,平面近似椭圆形,偏于室内一角,灶内堆满红烧土及炭灰。

图一〇 F1全景(上西北下东南)

(3)灰坑

灰坑均开口于第1层下。按平面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圆形坑、椭圆形坑、圆角(长)方形坑、不规则形坑四类。这些灰坑大多斜壁、平底,坑内出土有少量的夹砂陶片及石器。

图一一 H3全景(上北下南)

(4)灰沟

该灰沟平面呈“匚”字形,较为方正,斜壁,底部不甚平整,沟内较为纯净,基本不见遗物。从用途上推测,该灰沟应为界沟。

图一二 G2全景(上西下东)

2、出土器物情况

出土遗物多为陶器,另有少量的石器。

(1)陶器

可复原者较少,多为陶器残片。以夹砂褐陶为主,泥质红陶及黑陶较少。器表多为素面,少量施有绳纹或弦断绳纹。可辨器形以罐、碗、钵为主,另有少量的瓮、甗、鬲、甗箅、纺轮、圆陶片等。

图一三 甗盆

图一四 钵

图一五 碗

图一六 碗

图一七 圈足碗

图一八 碗

(2)石器

数量较少,以磨制为主。从器形来龛,多为磨石,另有少量的轴承、斧、铲、石核等。

图一九 鬲

图二〇 甗箅

图二一 磨石

图二二 轴承

图二三 发掘东区遗迹分布图(上北下南)

四、发掘东区情况

1、遗迹情况

发掘区域内共清理出14座房址及7个灰坑。

(1)房址

房址均开口于第1层下,朝向东南,房址布局规整,发掘区域内见有6排14座房址。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房址多由门道、炕道、烟道、灶址、出烟孔及柱洞组成,穴壁较直,活动面平整。门道多呈横长方形,少量呈半月形,均面阔大于进深,保存较好者残留有2层踏步。炕道多为3条,个别5条。大型房址炕道均呈“匚”字形,连接2个灶址;小型房址炕道则呈折尺形,连接1个灶址。灶址后端多接操作坑。出烟孔均位于穴壁外,由烟道连接炕道。柱洞均为圆形,位于穴壁上,较为规整。

图二四 F4(上东北下西南)

图二五 F5(上东北下西南)

图二六 F6(上东北下西南)

(2)灰坑

灰坑均开口于第1层下,平面多为圆形,直壁、平底。坑内出土有少量的白瓷片及灰陶片。

图二七 H19(上北下南)

2、出土器物情况

数量较多,以瓷器及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的石器、骨器、金属器等。

(1)瓷器

均为白瓷,器表多施满釉,少量外壁挂半釉。内底多见涩圈,个别见有支钉痕。器类以碗、盘为主,另有少量的罐。

图二八 碗

图二九 碗

(2)陶器

均为泥质灰陶及灰黑陶,多为素面。器类以盆、瓮、罐为主,另有少量的牛偶、纺轮、圆陶片等。

图三〇 罐

图三一 盆

(3)石器

数量较少,见有雕花建筑构件及磨石。

(4)骨器

数量不多,主要为簪及刀。

(5)金属器

多为铁器,主要有钉、錧、釜残片、环钩及叉等。另有铜钱1枚。

图三二 石雕建筑构件

图三三 石雕建筑构件

图三四 铁钉

图三五 铁杂器

五、主要发现、认识收获及学术意义

1、发掘西区为带有环壕的高台山文化聚落址,文化属性单纯,远离高台山文化中心区,为研究高台山文化的西进提供了大量佐证材料。高台山文化房址在以往的发掘过程中数量极少,而此次发掘的3座房址特征鲜明统一,与夏家店下层文化房址风格迥异,为甄别同类型房址,进一步探讨高台山文化的房址布局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此外,遗址内发现的石轴承虽然是辽宁地区青铜时代轴承的孤例,但也证实了东北地区石器工艺从兴隆洼文化以来一脉相承的轮轴工艺的延续。

2、发掘东区为金代遗存,这批遗存是目前东北地区已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布局最为规整的金代居址,部分解决了辽宁地区辽金遗存细化的学术争论,对探讨北方地区金代居址的规划布局、建筑结构及生活方式均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

(图文转自:“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