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蒙曼专访|女性成长的真正道路在何处?

2021-03-10

今日看点

近年来,随着关注传统文化的人不断增加,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传统文化,感知古典诗词之美。数字文化产品的繁荣不仅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在妇女节之际,言之有范小编专程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从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的品读、女性崛起趋势的解读、两会热点话题的追踪等方面与老师进行了探讨。现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本文字数:3690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人物介绍

蒙曼,著名历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硕导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本文从蒙老师主要研究领域着手,始于古诗的品读与女性话题,同时兼顾两会中的文化热点,为读者带来名师的真知灼见。

【文化品读】

导语

蒙老师在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中曾说:“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还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全都按照自然的节奏,接受着老天的安排。”现代的年轻人又应该如何从古诗中感受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节奏呢?

问:在现代,很多年轻人距离传统文化和古诗越来越远,无法理解古诗的韵味,您认为应该如何品读古诗,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

答: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到能和你产生共鸣的古诗。每个人在不同的年纪能够感受的内容不一样,小朋友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会很有感触,因为它和他们的生活贴近;年轻人读《相思》这样的主题会觉得和他的情感更相吻合;随着年龄的增长,读杜甫的诗会更能感受到忧国忧民的情感。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喜欢每一首诗、每一句词或者是喜欢传统文化中所有的部分,要去寻找那些和你的情感碰碰撞最激烈的、最能打动内心的诗词,古典和人心是可以相通的,你会发现真的能爱上它。

图片来源于bilibili中国唱诗班《相思》 ▲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正处于多愁善感的年纪,这正是和古人最能有交流感的时候。在感情中遇到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读一读古诗,你会发现很多情感和情景是和古人相同的。从现实的情境出发,从个人的精神需求出发,找到共鸣后,会更觉得现代人和古人是可以沟通的。

【女性话题】

导语

诗词跨越千年,仍然散发着无比动人的魅力,我们与古人共同体会四季变换、日月更替。古时女性诗人的词句在历史长河中记载的数量并不是最多的,但她们仍然是中国诗词史上璀璨的明星。蒙曼老师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提问时说:“女性和男性相比更容易被日常琐事缠绕,但从古至今女性从来不乏仰望星空的力量与诗意。”作为女性,在不断拥有物质力量的同时,如何能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问:言之有范了解到蒙曼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为中国古代女性史,如何看待“她影视”“她综艺”的兴起或者是女性逐渐崛起的趋势?

答:关于女性崛起或许是日后若干年不变的主题,在未来男性可能会成为弱势群体。拿数据说话,大学中女大学生所占比例是52.5%,女性研究生所占比例是50.5%,教育决定以后,在社会中同年龄的女孩是少于男孩的,而女学生又多于男学生,这说明女性以后掌握这个世界的能力会更强。

无论是大女主的电视剧,或者是“她影视”“她综艺”等等都是在呼应这样的时代主题,我认为目前这些内容和时代的话题呼应的并不足够好,部分大女主类型的剧,貌似是大女主,其实是展现女性怎么样踩着一个个男性往前走。无论是女性和男性还是女性同性之间,需要走向合作共赢的道路,把女性也踩下去或是踩上所有男性的肩膀上走到成王称霸的位置不是女性成长的真正的道路,也不是女性解放的真正的方向。

小编摘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14亿人口中,女性人口只有6.85亿,相比男性少了3000多万。根据腾讯网引用的梧桐果数据,在2020届高校学生男女比例分布中国,女生占比约52.04%,男生占比 47.96%,女生比男生高出4.08个百分点,呈现出“女多男少”的现状;本科学历男生占比48.49%,女生占比为51.51%;硕士研究生学历男生占比45.02%,女生占比为54.98%,本硕学历中的女生大于男生。

——来源于腾讯网《2021大学男女比例最严重失调的专业!》

问: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这个节日总会引起大家对于女性成长、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有没有哪些书是蒙老师认为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都能常读常新的书?

答:波伏娃的《第二性》,我觉得波伏娃还是一个标杆,有人反对,但目前还没有超越这个标杆的书籍。

图片来源于豆瓣读书 ▲

小编摘录:

后现代主义对妇女个体的关注,较之波伏娃针对妇女群体的表述更加精细。但是,就作品振聋发聩的影响力而言,没有哪本书能够比得上《第二性》;同样,就鼓励妇女通过谋求经济独立、追求社会价值而实现个人自由这个大方向而言,也没有谁比波伏娃更为地道。换言之,我觉得,虽然不能把男女平等混同成男女一致、男女无别,但是,如果抛开了经济独立和社会参与这两个大前提,其他一切强调妇女独特性的建议都是“不地道”的。

——来源于蒙曼的博客《为我启蒙》,2010年2月

【两会相关】

导语

无论是古典诗词的重新解读还是真正的女性力量的增长都无法离开当下的时代而存在,“数字”“云”“互联网”成为了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每年的3月都是两会进行时,今年两会,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传统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成为人民关心的热点话题。

问:吴为山代表提出文化上云,您认为如何推动文化经典的“云上交流”,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引领下深入人心?

答:关于“经典上云”的渠道很多,关键是选择什么是经典,以什么样的形式重新传播经典。比如,《诗》《书》《礼》《易》《春秋》肯定是经典,但现在真正敢拍着胸脯说读过的人并不多。央视也在做努力,包括《典籍里的中国》讲的《尚书》,通过节目观众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后再试着去读,也是一种方式。第一,要确认哪些经典是值得我们传承的;第二,想好一个真正的传承方式;第三,想好一个真正传承方向。即便是经典著作也有和现在吻合的和不吻合的,或者说跟现在勉强吻合,但跟未来肯定有不吻合的内容。我们挑选的一定是要和现在吻合,和未来也能够接续上的内容,否则就是食古不化了。

问:关于部分自由创作者尝试解析传统文化,但有些是误读、恶搞传统文化的现象,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答:什么叫恶搞?比方说“杜甫很忙”,是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但是说错了就不行。杜甫难道不忙吗,他在忙着忧国忧民,但要说杜甫忙着不干正事,肯定是错的。所以恶搞本身就是要有范围和限度的。

问:有委员提到了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您如何看待?

答: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没有传统文化哪来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也是文化强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向外输出文化,主要还是输出传统文化,而且传统文化是建立现代新型文化的基础,每个人的思维一定是要站在祖先的思维基础之上的。

问:在央视新闻特别策划《“95 00”问两会》中,有人问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差异和不平等的现象,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或者是如何弥补这种现象?

答:当前不仅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的收入群体之间都有这种现象的存在。现在的这些传播方式,比方说“云”,本身就是一个弥补的方式。现在手机已经基本普及,但是关键看用手机干什么,如果手机只用来打游戏,虽然展现了技术,但没有体现出实质收益;如果手机用来学习的话,大部分孩子是有了比原来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地加强数字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弥补一些差距。

【结语】

“对现代人而言,诗不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诗是审美的一部分。无论我们生活在古代,还是今天,无论我们的生活本身是否直接跟诗相关,保持这样一个诗心永远不会错。”

在采访的过程中,蒙老师偶然提到“滚滚红尘多可爱”。历史又何尝不是生活?古诗其实距离现代人并不遥远,千年以来的文化传承才让我们有机会和古人共赏这可爱的红尘世间事,而现代技术的飞快发展能让传统文化更大范围地被传播。

在今日,“女性”作为最重要的主题重回大众视野,让社会思考真正的女性力量。“她”从来不应当是某部典籍的个别,也不应当是遵从任意一个谁眼中应有样子的存在,“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言之有范祝女性读者朋友们节日快乐!

参考来源:

[1]百度百科.蒙曼[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蒙曼/8903631?fr=aladdin,2021-3-6.

[2]腾讯网.2021大学男女比例最严重失调的专业![EB/OL].https://new.qq.com/rain/a/20210219A03Z4S00,2021-3-6.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责编|隋缘 侯雪彤

美编 | 刘锦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言之有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