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非遗名录|一支毛笔扬天下——文港毛笔制作技艺

2021-03-08

文港地区制笔历史悠久,制笔工艺精湛传承至今,对中国文化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独到的价值。文港毛笔制作工序多,品种繁多,具有历史、文化、工艺、经济价值,被誉为天下三大名笔之一。它出自于江西南昌市进贤县,已有1600多年历史。

文港毛笔对毛料和质量要求极为严格,笔杆笔管要求既圆又直,能在柜台上自如滚动;笔头要求纯正、清爽、质高的材料精工制作。制作器具有30多种,制作主要工序有压材、配料、取毛、梳麻、温亘、齐梢、压平、剔锋、修头、去乱、整尖、截管、车筒、斗套、雕字、挂笔、包装等126道,主要采用优质山羊毛、山兔毛、黄狼尾毛、香猩子毛等主要原料,文港毛笔大如扫帚细如针,品多形异,色斑型美,集尖、圆、齐、健、刚、柔、肥、瘦于一身,融实用、欣赏、收藏于一体。

文港毛笔品类有狼、紫、鸡、羊、兼五毫;装潢分黑、白、花、炕四管;笔锋则有红、绿、黄、白、青、蓝、紫七色。近年来制作的“纯净紫毫”“七紫三羊”“墨翰”等名牌传统产品,受欢迎的出口品种还有“书家妙品”“百花争艳”“进贤独秀”“白云狼毫”“羊毛小楷”“极品纯净狼毫”等19个。

自古以来,文港毛笔制作以家庭作坊为主,父传子,母传女,家传家,村传村,一代传一代,规模由小到大,经营由乡到城。这里的男女老少几乎都熟练毛笔制作技艺,涌现了周鹏程、邹农耕这样的毛笔制作技师。文港毛笔作坊现有2378家,从业人员14000余人,成为文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历代文人墨客与文港毛笔结下了不解之缘,产品远销美、日、法、德、新等十几个国家和港、台地区。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诸多著名书画家都先后来文港视察,用文港毛笔题诗作画,对文港毛笔赞不绝口,并给予充分肯定。2004年,文港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制笔业协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命名为“华夏笔都”“中国毛笔之乡”。

精湛的毛笔制作

毛笔制作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水作即毛笔笔头制作,另一部分是干作即毛笔笔杆部位的制作。在毛笔制作之前,首先要进行选料,长期以来制笔工匠在决定制笔前要选择适合毛料以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在毛料中有羊毫、兔毫、狼毫等,多为动物身上的毛发,而在当今毛料成本及因时而变的市场大环境,人工尼龙毛开始进入制作毛笔的选择,用其制作的毛笔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比一些毛料具有优势,是文港毛笔工艺创新点,当只是作为有效补充,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毛笔的核心是毛笔的笔头制作,也是制作工艺流程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毛笔笔头制作工序复杂,完全依靠手工技艺,在制作过程中很多细小的步骤,需要观看才能体会到,并非简单的文字就可以解读,其工艺价值就在于此。甚者,有些精微的细节处理是需要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每个人的领悟程度和手上感觉不同,如果单从文字和观看也并非能领悟其中的奥妙。

精湛的制笔师傅之所以能够做的出彩,是因长期的训练和认真学习总结出来的,并非一日之功。文港毛笔正是有着这批勤劳的工匠及专于研究制笔的师傅,才造就了如今的文港毛笔。同样,高质量的毛笔也不断促进书画家的进步,从而带动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可见工艺制作每一步都需要竭尽所能。一支毛笔的完成大约需要十天左右,在社会急功近利的当下,制笔师傅们不论严寒酷暑日复一日,默默无闻辛勤制笔,其技艺值得传承,其工作值得尊重。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