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戏曲·贵州阳戏|民族生态的财富

2021-03-05

阳戏是傩戏的一种,它是在傩文化由酬神的阴戏向娱人衍变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呈现出戏剧表演的雏形。

贵州阳戏主要流布于贵州黔南、黔北、黔东北、黔东南等地。是集宗教色彩及民间技艺于一体的戏剧,有傀儡仪式戏、巫优扮演的酬神还愿戏和以娱乐为主的民间小戏三种基本形态。

据记载,最迟在清道光年间,贵州就有阳戏流行。

贵州阳戏音乐由法事坛歌、正戏腔、花戏腔组成。唱腔有神歌、高腔、小调以及由小调演变而来的七字调。神歌为一个曲调群,包括数十首曲调,如《头台·百花诗》;高腔主要在贵州黔北、黔中一带用得较多,曲牌有“一江风”“驻云飞”“降黄龙”等;小调唱腔一般用于行程、开场、踩台等动作性较强的段落,如“赛兰花”“穿花腔”“传十字”等。

主要乐器有锣、鼓、铰子、镲、钹、散板、钵等,锣鼓曲牌有“幺二三”“三点锣”“长锣”等,无管弦伴奏,佛教戏坛上时而用木鱼。个别戏班个别曲目使用筒筒拉过门,用唢呐在演出前烘托气氛。

贵州阳戏现存剧目百余个,有赐福戏、贺寿戏、仕进戏、婚娶戏、送子戏、逗乐戏等。主要剧目有《楚汉相争》《萧何追韩信》《霸王别姬》《孟姜女》《桃园三结义》等。

2012年,贵州福泉阳戏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戏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世代乡民社会理想、道德伦理、人生志趣和审美观念的直接体现。对它进行认真、系统地研究有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讨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文化变迁;有助于探讨民族生态、生产活动、社会结构、婚姻家庭、礼仪节庆、信仰禁忌、文学艺术等问题。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