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为什么空有道德行为,而无道德威严是不值得推崇的?

2021-03-03

其实,有道德行为,而没有道德威严是不太值得推崇的。

一个人做100件好事,只做一件坏事,那么人们会认为他之前做的好事都是装的。

一个人做100件坏事,只做一件好事,那么人们会认为他已经浪子回头金不换了。

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好人,和他做多少好事没有关系。因为你做多少好事是一回事,但是社会认不认可你做的好事,那就是另一回事。你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是一回事,但是社会承认不承认你的贡献,那就是另一回事。

举个例子,岳飞是不是一个好人?岳飞当然是一个好人,但是岳武穆为什么最终没有好下场?因为岳飞只有道德行为,而没有道德威严。

一个人只有道德的行为,而没有道德的威严,那么是非常容易被小人所算计的。

一个真的有道德的人,你不能做到让别人害怕你,那么别人就不会承认你做的好事,那么你就不足以维护道德的尊严,你自然就不能算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有道德的人和好人是两码事。从这个角度看,岳武穆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好人,但是岳飞的道德是不完善的,只有道德之行为,而无道德之威严。所以最终遭遇小人算计而死去。

因此过去很多伪儒其实是无法搞清楚道德的真义的。他们认为自己只要有道德的行为,在言行上符合道德,做好事不求回报,做好事不留名,然后在自己遭遇到小人算计或不白的怨屈的时候,就以死来彰显自己清高的气节,这就能算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了?

这个非常荒谬的看法,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维护道德,反而对道德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因为普通百姓或普通人,你不可能要求其具有做好事不留名,无私奉献的品格。百姓只能从自己的直觉观感中,看见所有做好事的人都在吃亏,而好人没有好下场,算计别人的小人反而步步高升,那么百姓就不再相信道德的威严了,更不可能在自己的行为上去遵守道德。

在孔子那个年代,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其实孔子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因为道德的威严要求好人必须有好报,而恶人必须有恶报。如果善有恶报,恶有善报,那谁还会遵守道德呢?

要维护道德的威严,除了要求你要敢于和不道德的事物抗争,同样也要求你作为一个好人,你要敢于拿回自己做为一个好人,本应得到的回报。

所以说,义和利这两者是完全同源的,义和利没有任何的矛盾可言,义即利。你做了好事,你凭什么不能有好报呢?

而闷头做好事,不求回报,做好事不留名,不斤斤计较,吃亏是福这样的行为,反而对于道德的威严破坏是很大的。因为百姓只能从你的行为中,看到了好人没有好报的实际下场,那么再也没有人愿意去当好人了,谁愿意白白吃亏呢?

客观上讲,伪君子对于道德的破坏,比真小人对道德的破坏还要大。真小人对道德反而造不成什么实际破坏。这也就是今天的社会中,真小人往往比伪君子更受人欢迎的原因。

当我们要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种做好事不图回报的行为的时候,那么很有可能带来的并不是道德水平的提高,反而是道德水平的下降,人人都不敢做好事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