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会宁剪纸扬名国际舞台“进博会”

Image 2021-02-28

2020年11月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活动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宁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伟现场创作的“梅兰竹菊”“花好月圆”“大梦敦煌”“大哉孔子”“马家窑彩陶”等剪纸作品,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再一次惊艳和征服了参观甘肃展厅的广大中外客商。

20年来,刘伟在继承会宁传统剪纸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彩陶文化、敦煌壁画等具有“甘味”文化的元素,通过一幅幅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将“陇原故事”推向省外。据不完全统计,刘伟有上千幅精美剪纸作品通过市场流通到全国各地,部分作品更是走出国门被爱好者收藏。

从临摹到剪刻出“甘肃元素”

刘伟出生于白银市会宁县大沟镇通安村,小时候,受祖奶奶、奶奶、母亲以及姐姐的影响,刘伟对剪纸格外感兴趣。在家里,经常会有大人们在剪纸,刘伟也会像模像样地跟着剪起来。

刘伟说,在他的记忆里,老一辈人都属于心灵手巧的人,不管是花鸟虫鱼兽,还是历史人物等,他们都能通过一把剪刀剪刻到纸上来。时至今日,刘伟的老家还保留着逢年过节剪贴窗花以及绣门帘、鞋垫、鞋面和被子护脸等传统习俗。

基于好奇和兴趣,长大后的刘伟一有时间,就会对照着奶奶和母亲剪好的作品临摹。1983年,到定西卫校工作后,刘伟开始将闲余时间投入到对剪纸艺术的探索与追求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那时我忽然发现身边会剪纸的人少了,并且心目中那些会剪纸的‘能人’也老了。”刘伟回忆。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会宁剪纸,来熟悉甘肃剪纸,从2000年开始,他在定西特地租了一个店面,并首次系统地将自己的剪纸作品装裱装框展示出来。与此同时,他还尝试将会宁红色文化、马家窑彩陶、敦煌壁画以及书法文化等“甘肃元素”融入创作中,从而受到了许多剪纸爱好者欢迎。

近年来,随着我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会宁剪纸逐渐被外界所了解,同时也为包括刘伟在内的一批会宁剪纸传承艺人提供了强大的创作动力和精神支撑。2007年,会宁剪纸被列入甘肃省非遗保护名录。2011年,会宁剪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会宁民间剪纸艺人已达500余名。其中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

走出国门剪出“陇原故事”

刘伟告诉记者,他是会宁剪纸省级传承人之一,其四个亲姐妹也是会宁剪纸市、县级传承人。

想要会宁剪纸被更多人了解熟知,就在传统的剪纸技术上进行创新,用刘伟的话说就是要把传统剪纸向现代剪纸工艺作品延伸。近十年来,刘伟结合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创作出了《伟人毛泽东》《十大元帅》《历史的丰碑》等厚重红色文化气息的“红色剪纸”系列;结合会宁马家窑彩陶文化创作出了简洁古朴风格的“彩陶剪纸”系列;结合敦煌壁画等创作出了具有浓厚甘肃元素的“大梦敦煌”系列;结合《道德经》《千字文》《孙子兵法》等创作出了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元素的“书法剪纸”系列等共计四大类四十多个品种的不同作品。

对于这些作品,刘伟说每一幅都是一个“陇原故事”。

如何赋予会宁剪纸更长的生命力?刘伟说,只有不断地创新创作,不断的尝试探索。据了解,在多次受邀参加省内外各种大型活动的同时,刘伟没有忘记他是会宁剪纸省级传承人,没有忘记他肩上还担负着重任,他珍惜每一次机会将会宁剪纸带出国门,走向海外。

2017年和2018年春节,刘伟利用赴美探亲的机会,连续两年参与德克萨斯州华人社团节庆活动,现场给当地华人和国际友人剪纸,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2019年5月,刘伟受文化和旅游部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赴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剪纸培训活动。作为主讲嘉宾,刘伟的现场讲解和展现的精湛剪纸技艺让以色列学员深深地为古老的东方剪纸艺术着迷,其展出的作品《马家窑文化》《大梦敦煌》和《中华国粹》也引起了当地艺术爱好者们的极大关注。

剪纸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坚持和传承,这条路只有选择的人多了才会越走越宽广。从2012年开始,刘伟利用在定西师专开设的剪纸公选课,持续八年培养剪纸新人和爱好者。同时每年至少六次在会宁县一中、二中举办剪纸传承人培训班。至目前,经他培训指导的学员达2000余人次。(张萍)

编辑:刘慧霞 姚虎栋

监制:张文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