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代钱币邮票欣赏

Image 2021-02-23

邮票和钱币都被称为“国家名片”,而印有(镶嵌)钱币的邮品就是二者的完美结合体。“邮中币”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其于方寸间展现印刷之美,述说历史往事,追溯钱币记忆。

我国带有古代钱币图样的邮票仅有7套。

第一套是纪12邮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第二套是特种邮票T65——中国古代钱币(第一组)(见图1),第三套是特种邮票T71——中国古代钱币(第二组)(见图2)。

纪12邮票于1952年12月15日发行,旨在纪念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00周年。该套邮票共4枚,面值分别是400元、800元、800元、1000元,其中纪12(4-2)(4-4)票面都是由钱币与太平天国书、册图案组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第一枚带有古代钱币的邮票。该邮票于1955年1月10日再版,但再版的市值要比原版低很多。

太平天国钱币始铸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经过多次试铸,次年6月铸造成功,并开始发行。太平天国钱币材质有多种,铜铁材质比较常见,金银材质罕见。所有铸钱均不记值。钱币正背面文字有多种,有正面“天国”、背面“圣宝”等字样。

T65、T71两组邮票分别发行于1981年10月29日和1982年2月12日,每组8枚,共计16枚,向人们讲述了我国商代至战国时代的17种古钱币,其中T65——中国古代钱币(第一组)8-1票面中包含了海贝和铜贝(仿海贝)两种钱币。这两组邮票图样总体上可分为布币、刀币、圆钱、铜贝四大货币形态,秦统一后的货币未出现在邮票图样中。

布币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货币形态,为早期金属铸币的产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徽的主要构成元素。刀币分布范围较窄,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燕赵等国的狩猎民族和东部从事渔猎的齐国。圆钱是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新出现的一种独立的货币形态,其虽然是当时币制中一个较小的体系,但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铜贝作为楚国的货币,因其丑陋的面孔和形态,被俗称“鬼脸钱”或“蚁鼻钱”,流通的地域几乎遍及战国时期楚国势力所及范围,其中以河南最多。

第四套邮票是我国台湾地区于1975年5月20日发行的“周圆金、秦半两、汉五铢、梁五铢”;第五套邮票是我国台湾地区于1976年6月16日发行的“空首布、尖足布、圆足布、方足布”;第六套邮票是我国台湾地区于1978年1月18日发行的“齐刀、针首刀、尖首刀、召刀”;第七套邮票是我国台湾地区于1990年11月5日发行的“原贝、蚌贝、骨贝、玉贝、铜贝”。

可见,我国台湾地区发行的古代钱币邮票累计用时15年之久,其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汉朝及先秦的货币历史,以圆钱、半两、五铢为引子,逐渐展示布币、刀币、贝币的优美姿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