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 爱斯基摩文化
旧白令海文化饰有兽面纹的哈喷尾端的平衡器。曲枫摄
Aisijimo wenhua
爱斯基摩文化
Eskimo Culture
北极地区爱斯基摩人的史前文化。又称北极地区原始文化。年代约从公元前第 1 千年始,至 16 世纪进入历史时代止。起源于白令海峡地区,渐次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沿海,以及格陵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等岛屿。爱斯基摩文化建立在渔猎经济之上,以捕猎海象、海豹、鲸以及驯鹿和鸟类为生,并以兽类的骨、肉、皮毛、脂肪作为生活资料和建筑材料。典型器物是带有套索的嵌有石片、骨、象牙尖头的鱼镖(见彩图),骨或鹿角制的矛头,石片制的刀子、刮削器、雕刻器,石或陶制的灯。广泛流行骨、角、象牙雕刻。公元 1 世纪起开始使用铁器。
文化渊源
爱斯基摩文化起源于北极小工具传统及阿留申石核和石片工具传统。前者来自亚洲和北极西部,年代为前 4000~前 1000 年,其分布向东一直延伸到格陵兰,特点是以猎取海兽和驯鹿为生,工具为精制的燧石刀、尖状器、矛头等,流行象牙雕刻;后者又称阿留申原始爱斯基摩文化,年代上限在前 6000 年左右,爱斯基摩文化中的阿留申地区支系,由这一传统直接发展而来。在这两个传统的基础上,爱斯基摩人逐步适应北极苔原、冻土地区的严寒,发展起具有特色的史前文化。
支系与特征
根据地区和文化的差异,爱斯基摩文化可分为若干支系,其中以 H.B.柯林斯的4 个支系说比较流行。这 4 个支系是:太平洋-阿留申支系(前 1000~历史时代)。分布于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受亚洲影响较多,居民从事渔猎和采集。工具为叶形尖头的投射器、刀子。早期多打制的端刃石片石器;晚期用磨光石片石器及骨制的套索鱼镖,骨、木制的鱼钩、网坠。制木工具发达,有锯、锛等石工具和楔子、钻孔器等骨工具。还有石和象牙雕的肖像、珠子和铜制饰品。早期房屋是石、鲸骨和木头建的方形半地穴居址,后期变为长方形。死者饰以象牙珠。乔里斯-诺顿-伊皮乌塔克支系(前 1000~公元 500)。分布于阿拉斯加地区的白令海沿岸。从古捕鲸文化发展而来。乔里斯文化年代为前 1000~前 500 年,使用石片雕刻器,鹿角作的镞、鱼镖等,晚期出现陶器。冬天居住木构土屋。诺顿文化自前 500 年兴起,方形冬屋内设火塘,墙用木柱撑持。工具有少量的细石器制的边刃器、带套索的鱼叉、网坠等,还有厚重的斧、锛和薄利的刮皮刀。陶器较有名,典型器物是深腹平底罐。伊皮乌塔克文化得名于波因特霍普的伊皮乌塔克遗址,形成于公元初年。该遗址是典型的爱斯基摩文化遗址,是一个大的村落,有 600~700 座房屋,均作半地穴式的方形或圆角方形,内设火塘。工具有尖端或一侧装有石片尖状器的鱼镖、磨光的石斧、石锛,还有镶铁尖头的雕刻器,这是北极最早使用的铁器。继伊皮乌塔克文化而起的是比尔尼克文化,年代为 500~1100 年。典型器物是边刃、端刃的刮削器和刀子。北方沿海支系(前 300~公元 1000)。分布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极地区和格陵兰北部沿海地区,其下又可分为 5 个阶段或类型:即奥克维克-古白令海 -比尔尼克-普努克-图勒文化。翼形器或称飞蝶形的象牙雕刻器是这一支系的典型器物,这种器物可能是安装在鱼镖或投掷器上作平衡的双翼用的,奥克维克时期的小而平;古白令海时期的形大而作飞蝶状并且刻有几何形图案;普努克时期作三叉戟状。其他还有石、骨工具。普努克时期有了铁头的雕刻器。陶器用作炊具和灯,质粗,火候低。陶器装饰中有海象、海豹等动物题材和人头面形象。从古白令海到普努克时期出现的狗驾雪橇系从亚洲传来。多塞特文化支系(前 800 或前 600~公元 1000)。分布于加拿大北部及格陵兰地区。这一文化多燧石制的雕刻器、尖状器、刀子及两面精修的鱼镖头、鱼叉,还有带套索的骨鱼镖、骨刀、雪刀等。在纽芬兰地区,发现半地穴式带火塘的房屋,房屋用木柱撑架。器物把手上多有象牙雕刻装饰,也有象牙雕刻的小兽、护身符。在东部地区,见有古代文化传统的因素(见北美史前文化),说明爱斯基摩人与古印第安人文化有所接触。
图勒文化是爱斯基摩文化传统最晚阶段的文化,因发现于格陵兰西海岸的图勒而得名。约形成于 900年,一直延续至历史时代。居民住长方形冬屋,石器少,多使用骨、木和象牙制的工具、用具和装饰品,并有铁器,以猎取海兽为主要生活来源。其居民是今天大多数爱斯基摩人的祖先。
参考书目:
G.R.Willey,An lntroductionto American Archae-ology,vol.I, 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1966.
J.D.Jennings, Prehistory of North America,2nd ed.,McGraw-Hill,New York,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