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双雪涛心理悬疑《刺杀小说家》:现实、玄幻和小说家三个平行世界

2021-02-18

第一次看双雪涛的小说,所以没有什么固化的印象。读了2章让我开始有了莫名其妙的眩晕感,这算什么类型的小说呢,爱伦坡的犯罪悬疑《泄密的心》?还是欧亨利的《供家具的出租房》用环境反射人物的心理状态?

小说读到一半,开始产生了幻觉,像是海明威风格的对话小说,也像弗兰·奥布莱恩《双鸟渡》自说自话的元小说。 真实和幻想世界交集起来的写法,让我分辨不清这是略萨的《潘德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还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

在《刺杀小说家》中是这样描写2个世界的杀人片段的:

“就是去杀的时候,也许才会有灵感,毕竟杀一个人不是什么清空别人存款账户那么简单的事情,无论怎么谋划,到了真正动手的时候,可能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

“久藏的计划十分缜密,天黑之前入城,打听赤发鬼的住处,到他的家里把他杀死,割下首级放在包袱里(因为只有一个包袱,所以到时候恐怕要把烧饼挪到身上,沾了血的烧饼又腥又潮,肯定没法吃的)”

他的平行世界交错法更像《使女的故事》按章节来的,不像略萨的小说有时对话交错有时段落交错。

当我以为《刺杀小说家》是写给网络世界玄幻与真实,神话与现实的时候。 好像一不小心用心理分析窥探了一下作家隐藏在两个世界中,被折叠起来的委屈与叨叨,就是平时写的小说一直被枪毙,被打回的状态。特意查了双雪涛的访谈,果真这部小说是有部分作者自我状态的投射。

书中是这样调侃的:“确实是小说家。一个以写小说为生的人,虽然生活得不怎么顺利,毫无名气,一篇小说也没有发表过,和所谓的文学圈子几乎没有联系,可是写小说的能力相当好,而且不论困顿与否,一心想把小说写下去,所以我们称之为小说家。”

《刺杀小说家》除了用架空历史的心理悬疑、元小说的角度去探秘。还可以用人格分析的角度来看,具有相同行为相同动作的人格会有相似性,他们所表达的方式,以及隐藏的内容也会有相似性。无论是略萨还是玛格丽特他们的交替世界写作方法,其实反应的是真实世界的社会现象,换句话说就是纪录片。《刺杀小说家》中的现象就是被拐卖的儿童家庭的精神状态,不得志的作家精神状态。

若是按照网络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呢?凡是行动都会引起一些痕迹,那些痕迹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也是真实的。从小说家的身份出发,小说家在写小说时的幻想状态也应该是真实的,就像昏迷了的人会有意识一样,会用第三个视角去观察周围、真实世界发生的事。这种状态像韩剧《龙八夷》中的昏迷的感知状态。那个世界和感知触觉都是真实存在的就像藏在这部小说里的第三个双雪涛的委屈世界。

读完《刺杀小说家》,让我有看姜文电影那种断片的感觉。

双雪涛的小说语言节奏,是活生生地把故事拆分成了几个世界观察,非常强烈地分割感,隔离感,边界感。也许应该像看元小说那样要打破读小说的眼光看故事,小说不是止步在情节、人物、冲突和结局。这是一种长在互联网文化影响下的新颖的小说新品,就跟星巴克的咖啡口味一样,随着时代随着作者自己长出来的味道。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