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李商隐很不幸,白居易是二流诗人

2021-02-18

叶嘉莹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一消息让很多人欣慰,也让很多人感动。媒体评论说,叶嘉莹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诗词之美传递给大众,为不懂诗的人开了一扇窗。

正如感动中国的评奖词说的那样:“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正如叶嘉莹自己写的那两句诗一样:“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不愧是一代学者大家,学问渊博,令人肃然起敬。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爱诗词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叶嘉莹关于唐代两名诗人的观点:“李商隐很不幸,白居易是二流诗人。”

这些论述观点,出自《叶嘉莹说中晚唐诗》(中华书局版)。记得关注一下我,一起来瞧瞧吧。

通常我们说唐代有三名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虽然白居易比不上李杜,但怎么也算不上二流诗人。为什么叶嘉莹会认为白居易是二流呢?

叶嘉莹主要分三个层面来展开。第一个层面,是白居易那些关心百姓疾苦的篇章,比如大家熟悉的《卖炭翁》。叶嘉莹认为,白居易虽然关心民生疾苦,但是他的感情仍有距离感,缺乏像杜甫那样深厚真挚的感情。

白居易写《新制布裘》诗,其中说:“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白居易的立脚点在于自身拥有了温暖的棉袄,所以想到那些没有衣服穿的穷苦人。

白居易确实是关心穷人,比一般古人更有同情心。但是他的感情基点是自身已经富足温暖,是一种富人对穷人“从上到下”的“俯瞰式”怜悯。于是白居易的诗,就产生了一种分离感,一种距离感,便没有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真挚与深沉。

第二个层面,白居易的诗追求通俗易懂,“老妪能解”,也就是不认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够听懂。而叶嘉莹认为,好诗的标准并不在于“通俗易懂”,有时候通俗也是烂诗,难懂也是好诗。

叶嘉莹认为,杜甫的《秋兴八首》意思比较难解,却表达了杜甫自己的思想情绪,并不在乎乡下老婆婆懂不懂。而乡下老婆婆懂不懂,也并不影响《秋兴八首》的价值。

相反,白居易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创作能力,想要与其他诗人较量,用“知解”的心去写诗,虽然通俗易懂,却并不能算是好诗。

显然,叶嘉莹这一点更偏向于那种传统知识分子的“雅文”观点,是立足于诗词艺术本身而做的评判。

第三个层面,叶嘉莹认为白居易诗歌的形式与风格可以模仿,因而便是第二流的。正如《长恨歌》,确实文字描写是很美的,但白居易只是把话说得很工巧很美丽,这种美丽并不是“第一等”的美丽。

叶嘉莹还用自己创作的诗来说明:“我第一次回国时曾经写了一首很长的诗,叫做《祖国行》。那是什么样的体裁?就是《长恨歌》的体裁。

你要让我写杜甫的《秋兴八首》,真的写不出来,人家真的是写得好。可是《长恨歌》,你看吴梅村可以模仿(《圆圆曲》),我也可以模仿。之所以说它不是最高的境界,就是因为它可以被模仿。”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叶嘉莹认为白居易是第二流的诗人。对此观点,大家见仁见智,毕竟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不必遵循某一家。

而叶嘉莹说李商隐很不幸,这大概是大家普遍的感想。李商隐在仕途上无法施展才能,更在牛党与李党之间徘徊,左右不是人,心情压抑,实在令人怜惜。

叶嘉莹认为,李商隐所表现的悲哀总是更深一层的,他永远在追求,永远是失落,这就是李商隐。而李商隐与他的诗歌之所以会有这么一种风格,乃是与李商隐的遭遇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叶嘉莹认为“李商隐的诗,之所以这样哀怨而不肯明说,一个是因为他自己私人的感情如此,对于令狐绹、王茂元的感情,不能够直接讲。另一个是因为政治的原因,他对于宦官、对于藩镇的不满,也不敢直接讲。”

叶嘉莹更指出,因为李商隐的不幸,他便只能让诗歌变得难懂,让自己沉溺在追求怅惘的哀伤之中,一生一世都没有掏出来,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解决的办法。

虽然如此,李商隐的诗却是好诗。正如叶嘉莹评判白居易的理由一样:“也不是说大家都能看懂,平铺直叙的就是好诗,或者一定要让人家看不懂才是好诗。”

大家对叶嘉莹的看法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哦。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分享我的文章哦。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