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一代“花式”接棒传统文化传承人
耿静好和其母亲自购录音摄影等设备,先后拍摄录制出《静好说文庙》《我在浏阳文庙等你》等视频短片。 王昊昊 摄
中新网长沙2月1日电 (王昊昊)着汉服,持折扇,即兴演示,口齿清晰。这个在孔子像前讲解祭孔礼仪的小姑娘,是湖南浏阳市浏阳河中学学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浏阳文庙的守护人、13岁的耿静好。
“这是孔子的帝王装扮,其身着周礼十二章服中的天子之制,头戴十二冕玉冠,眼露白、鼻露孔、嘴露齿、耳露轮……”讲起文庙典故,耿静好十分老练、纯熟。
耿静好在浏阳文庙展示相关礼仪。 王昊昊 摄
耿静好和浏阳文庙的故事,始自一档名为《国家宝藏》的节目。“当时看后很受启发,希望自己也能守护一件国宝,了解其前世今生,传播中华文化魅力。”其母耿郑振得知女儿想法后,辗转将耿静好介绍到浏阳文庙当起志愿者讲解员。
初次看到长达16页的文庙讲解词,当时才11岁的耿静好打起了退堂鼓。为鼓励女儿,耿郑振决定和女儿一起“上岗”。守护文庙的日子里,母女俩不断探索传播传统文化方式,自购录音摄影等设备,先后拍摄录制出《静好说文庙》《我在浏阳文庙等你》等视频短片。为让更多外国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她们正计划拍摄中英文版的浏阳文庙视频短片。
耿静好曾获“新时代”长沙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王昊昊 摄
耿静好的探索,只是中国年轻一代“花式”接棒传统文化传承人的一个缩影。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文化为主流组成,思想深邃,内容广博。为传承保护传统文化,中国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已公布4批次累计1372项。
“传帮带”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一代结合其喜好、专业技能、生活方式等,开辟传统文化传承“新径”。
耿静好在浏阳文庙讲解祭孔礼仪。 王昊昊 摄
在长沙,VR互动体验剪纸、湘绣、花鼓戏等民俗颇为流行;在广州,年轻的动漫艺术家在画作中设计了隐藏的二维码,以此吸引民众扫码了解画作的故事;在安徽,一名在校大学生创办汉服网店圆“汉服梦”;在成都,“90后”茶室老板为了让年轻人喜欢上“又苦又涩”的茶叶,通过改良茶叶味道、打造“年轻化”茶器等措施,让传统茶文化焕发活力……
“90后”中国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更是因拍摄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等走红网络,广受海内外网友热捧。她拍出的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让外国人深度感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的魅力,她也因此荣获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2019《中国新闻周刊》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等殊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传统文化不能只停留在过去,它需要人自觉地去传承和弘扬。”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副院长陈仁仁表示,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年轻一代“花式”接棒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现象,这说明传统文化依然有它的魅力和影响力,也说明年轻人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
陈仁仁表示,年轻人本来就有活力,思想开阔,敢闯敢试,他们的自觉传承能使传统文化更富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内容上,也需要以新的形式来促进其转化和发展。应鼓励更多年轻人以自己喜欢的新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年轻人影响更多的年轻人,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一种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