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非遗名录|巧手间穿梭千年的针线——鲁绣

Image 2021-02-10

刺绣是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它将各种颜色的丝线完美融合在一起,以一针一线赋予织物独特的风情。除了以江苏、湖南、广东、四川为主要产地的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异彩纷呈的鲁绣作为齐鲁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早已斐声海内外。苏绣是以细腻的针线、婉约的图案给人惊喜,而鲁绣相比于苏绣更粗犷一点,颇具山东地域特色。鲁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鲁绣是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名单中,鲁绣作为传统美术项目在列。

鲁绣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是济南发丝绣(纯手工绣制)。最早的发丝绣传世珍品是南宋的《东方朔像》,该作品长一市尺,宽八寸,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鲁绣博采“苏、粤、蜀、湘”四大名绣之长,而又独具一格,作品擅长表现中国书画的笔墨效果,绣品清隽淡雅、质感逼真、风格粗犷中见精微,是中华民族悠久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绣在春秋时期的齐鲁已兴,史称“齐纨”或是“鲁缟”,至秦而盛,至汉已相当普及。《史记·货殖列传》上对此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称。不仅如此,还出现了专门为绣业而设置的“服官”,据《汉书》记载,“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当时绣业的昌盛和重要可见一斑。鲁绣从古代帝王公卿的章服走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邹县1350年李裕庵墓葬中沉睡的绣裙、袖边、鞋面采用的山东传统“衣线绣”,所表现出图案苍劲粗犷、质地坚实牢固;还是存于故宫博物院中的明代作品《文昌出行图》《芙蓉双鸭图》所表现出的用色鲜明、针法豪放、朴实健美,都向世人展示出鲁绣绣饰鲜明而不脱离实用的传统艺术风格。

鲁绣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曾流行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其绣品不仅有服饰用品,也有观赏性的书画艺术品。鲁绣风格较他绣不同,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辫子股针)、接针等针法,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莲花罕为题材。

鲁绣产品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即墨花边、青州府花边、蓬莱梭子花边、棒槌花边、手拿花边、网扣、勾针、满工扣锁、乳山扣眼、百代丽、烟台绒绣、临清哈达等“鲁绣”在祖国绣园中是一枝艳丽的奇葩,许多品种虽然产生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近代,然而产生它的土壤却是在齐鲁大地,是齐鲁大地的人民用血汗、用心智将西方的图案、工艺品种与中国传统的针绣技艺、审美情趣等融在了一起。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了齐鲁文化的物质化发展,而且折射出齐鲁文化善于纳取的墓本精神。

鲁绣集抽、勒、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身,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宜、形象逼真。绵远悠长的齐鲁文化赋予了鲁绣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绣品,宛如历史的画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鲁绣工艺不断创新,机绣也逐渐由单头缝纫机发展到万能机(电动缝纫机)、电脑绣花机,工效成倍增加。现代电脑技术的参与,使传统鲁绣这棵千年古树长出粗壮的新枝。“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鲁绣是美丽的,鲁绣的历史是悠久的。两千年的过往浮尘,所存无多,或沉寂或湮灭,只有鲁绣美丽如昔,两千多年前是如此,两千多年后更是如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