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二十八,贴花花!贴春联时,很多人会犯这个错

2021-02-10

转眼间,春节就要到来了,很多家庭已经在忙着采办年货。其中,春联毫无疑问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把写着吉祥话语春联贴在家门两侧。更有民谚讲,“二十八,贴花花”,就是说,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大家要贴窗花、贴年画、贴春联啦!

贴春联是历史悠久的一项传统习俗,大家知道这一习俗是从哪里来的吗?

其实,最初的“春联”并不是像今天这样用纸写的,而是刻在桃木上的。而这一切,要从汉代典籍《山海经》上记载的一个传说说起:

传说中,东海上有一座山,叫度索山,山上有一株三千里高的大桃树。桃树的东北有一扇门,叫做鬼门,是各种鬼怪聚集的地方。天帝怕鬼怪伤害百姓,就让神荼、郁垒两个神人看守它们。如果有鬼怪害人,就把它们用苇索捆起来,用桃木弓射击,再扔给老虎吃。这个传说流传很广,神荼、郁垒的形象人人皆知,桃木也渐渐地与“辟邪”的概念联系在了一起。

东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记载,当时的县官已经会在除夕日在门上画神荼、郁垒捉鬼的图像,以此驱除鬼怪,为新年讨个彩头。后来,人们更多地用桃木做成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样子,挂在大门两边。由于画像太过麻烦,人们有时直接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两个名字。这样,写在大门两边的文字就出现了,不过这时还不叫“春联”,而叫“桃符”。

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简单、统一的桃符渐渐不能满足人们新年祈福的要求了。到了唐朝,开始出现了写着对仗文字的春联,最早的要数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记载的十二幅春联,作者为刘丘子。其中第一幅的内容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虽然字数较少,但和今天的春联已经基本一致了。

与此同时,挂桃符的习惯也没有消失。宋人王安石的《元日》还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了当时新年时人们更换桃符的情景。只不过,春联的制作更加方便,变化也更多,因此具有更高的活力。很多文人墨客,更是把春联作为一展才华的舞台,写出了一幅幅千古佳对。慢慢地,春联的流行程度便压过桃符了。今天的人们普遍不再挂桃符,但很多地方还有贴门神的习俗,这是挂桃符习俗的一种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在贴春联时,容易犯错,把上下联贴反。我国的传统习惯是上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那么,怎么区分春联的上下两联呢?其实很简单,把握一个要点即可,那就是“仄起平收”: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四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一声、二声的,是下联。大家可千万不要贴反了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碧莹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