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事如意|国博迎春文化展有氛围
子鼠辞旧岁,金牛迎新春!在子丑更替之际,吉庆祥和的节日气息越来越浓,你是否也在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是否也在期盼着在牛年开启一轮新的耕耘与收获?
“牛转乾坤”“牛年大吉”“牛运亨通”……最近,牛已经成为我们吟咏、颂福的媒介。我们借牛表达着对亲朋好友的祝愿,寄寓着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也抒发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可以说,牛伴随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藏着大量与牛有关的典故和文化阐释。2月9日,“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在国博启幕,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套),其中既有融汇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铜礼器、颇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雕塑、绘画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展览,开启一段在传统文化中的“寻牛”“赏牛”“咏牛”之旅吧!
展览架构
本次展览分为与牛为伴、牛为艺源、春牛颂福三个单元,从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艺术雕绘等各个方面系统展示牛的历史、文化和与牛有关的节俗信仰。
第一单元与牛为伴
本单元重点介绍自先秦时期以来,牛与人类社会相依为伴的历史与文化,从祭祀、农耕、生肖、日常生活、节俗信仰、情感寄托等方面展示牛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商代晚期·兽面纹青铜鬲
牛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包括黄牛、水牛、牦牛、瘤牛等不同种类。早在远古时期,古人类就已经与野生动物长期共存。距今1万年左右,狗、猪、牛、羊、马、鸡等动物被陆续驯化,身体形态和性情都发生了一定改变。此后,这些家养动物开始与人类相依为伴,与人类一起从原始的采集、渔猎时代迈向畜牧、农耕乃至工业文明时代。黄牛的驯化最初发生于距今1万年以来的西亚、南亚、东非等地,前两个地区的驯化类型于距今4500年左右传入中国。
隋代大业四年·陶牛
自此以后,牛的身影遍布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生产生活到文化艺术乃至精神信仰,牛都占据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位置。
西汉·立牛青铜钺
第二单元 牛为艺源
纵观古今中外,牛是最早激发艺术家审美创作灵感的重要形象之一,世界各地发现的岩画、壁画、雕塑皆是其例。这是人类记录自然、描绘世界的开端,也是艺术源泉的起点。以牛为素材的绘画、雕塑或凝练抽象,或生动写实,惟妙惟肖而意趣横生的作品不胜枚举。
宋·夏圭(款) 《牧笛图册》
历经驯化之后,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关牛的艺术创作或注重其形象的细致刻画,或突出其辛苦劳作的农事场景,或追求幽远闲适的田园诗意。它们往往在世俗与文雅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许多作品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中国古典作品中的牧牛场景多与山水林木结合,形成了高士骑牛、童子牧牛等主题作品。近现代艺术家则汲取了诸多光影、造型因素和多元表现手法,新意迭出。
清·袁江 《牧野山水图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鲁 《张村的秦川牛》
第三单元 春牛颂福
重点展示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以牛、牛年为主题的雕塑、楹联、绘画作品,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贺岁迎春,纳福致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刘开渠 石膏牦牛像
2011年·韩美林 铜牛
2012年·吴为山 《紫气东来·老子出关铜像》
依据老子出关、牛郎织女、吴牛喘月等
历史典故绘制的图像,
让传奇故事更加形象生动;
描绘渔樵耕读的书画、瓷器,
承载着农耕社会最朴实的夙愿和期待;
盘车图、豳风时序歌图、嫁娶图等,
将牛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连;
牧笛图、秋郊归牧图等绘画作品,
则在虚实之间抒发着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情怀……
展览中还有更多精彩,等待着你去发现……
展品细赏
相关文创
展厅里的展品种类丰富,内涵深远,寓意吉祥;在展厅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节日相关文创和美食产品等待着您。国博君在这里先小小“剧透”一下,怎么样,年味儿是不是特别浓?你,心动了么?
在吉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中,
我们欣辞旧岁,喜迎新春。
新的一年,
我们期待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期待着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期待着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新的一年,
我们将迎来另一个春天的故事,
也即将续写新的时代华章!
展览信息
展览: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
展厅:国家博物馆 南8展厅
展期:2021/2/9启幕,展出中
策展团队
展览顾问:白云翔
策 展 人:翟胜利
策展助理:王小文 王 辉
内容设计:赵玉亮 翟胜利
罗 翔
空间设计:洪 恩
平面设计:郭 青 赵 镭
邓瑞平 王欣然
展览协调:苏凤宁
藏品保障:赵玉亮 王小文
数据保障:杜亚妮 齐 晨
张赫然 李 洋
苑 雯
文物保护:马立治 王志强
牟 炜 洪 巍
张鹏宇 王 博
晏德付 吕 强
文物点交:张 运 罗 昊
王 辉 孙 博
李少华 胡佳奇
文物加固:郭军朝 吴 迪
新闻传播:陈 拓
公共教育:王松楠
安全保卫:辛 迪
财务联络:吕文思
设备保障:王卫军
图文编辑 | 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