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愿新年:穿过迷雾的治愈生命力
当不同维度、多元线条、缤纷色彩、中西交融的灵感碰撞,愿这艺术笔触之下的年轻力量,可以穿透层层迷雾,给所有人带去治愈生命力。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始终选择希望。因为给人希望,才有希望。
疫情席卷全球下的这个春节,想必有不少人不能回家过年。步履停滞,但艺术不息。我们邀请了三位青年艺术家从一维书法、二维涂鸦、三维数字媒体表达他们对新年的愿景。书法家许静为新年题写寄语“无常”,在她看来这几乎是2020年最常用到的两个字,受“以无惧来抵抗无常”的精神鼓舞,她希望提笔去延续这份力量;陈英杰以破墙而出的 雄狮比喻创作遭遇的不可控力量,在这全球抗疫的艰难时刻,这位90后涂鸦艺术家想 用冲击感十足的笔触透过层层阴霾,带给大家直抵人心的力量;德国数字艺术家 Timo Helgert用他的作品《自然与回归》系列构想了世界标志性场景下的生机,向居家隔离 的人传递希望。他从城市和自然元素中获取灵感,通过3D动画与AR增强现实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他对世界美好的想象,以虚拟的方式重新塑造与定义人们心中的“旅行”二字。
疫情下的动静哲学
许静
笔酣墨饱,下笔雷霆,看许静的作品,你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位女子之手。因为她为张艺谋的电影《一秒钟》题字而收获的作品关注,在许静看来,书法创作更多是个人的行为。她感恩于作品进入公众视野具有了影响力,也希望能将书法的美感在中国人的身体里继续流淌下去,不管以何种形式,创作也好,教育也好,都是好事。新年初始,她以草书狂放不羁的线条暗喻病毒肆意席卷,希望所有人都能以无惧抵抗无常。
书法对许静来说,是一种类似吃饭呼吸一样的日常习惯。她将其描述为暗藏动静哲学的艺术。动为阳,静为阴,二者相生相克。没有动也无所谓静。动静合一,虚实相生矣。疫情期间,很多朋友开始练习书法。用许静的解释来说,是因为疫情打破了社会原有的动静关系,暂时的静态帮助大家停下来重新思考,积蓄能量,调整方向,做好再出发的准备。这份安定可能就是,书法独特的魅力所在。“练字静心。书法因为专注而让人沉迷其中,表面静态,其实寓动于静,动静合一。”
用涂鸦释放生命力
陈英杰
涂鸦所创作的介质可以不只是白墙,甚至有时不需要打草稿。陈英杰中西合璧的创作模式和其作品的多元化试图告诉全世界,街头艺术创作的本质是纯粹而自然的。似要破墙而出的雄狮,几乎是陈英杰作品中最常见的元素,在疫情就像他时常创作遭遇的不可控力量,这位喜欢卡丁车的90后涂鸦艺术家依然想用画面透过层层阴霾,带给大家直抵人心的力量感。
2020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发生了巨变。陈英杰用“临界点”表达了自己在疫情之下的感触。独特的时期,陈英杰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封闭的环境激发了他很多的灵感,而在这阶段里也留下了不少的作品。作为新生代艺术家,陈英杰认为当下的时代尤其需要艺术。艺术可跨越肤色、语言的障碍,给不同的文化搭建桥梁,而“搭建”这些要素的角色,则需要当代艺术家去完成。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幻,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题材,山水、醒狮和龙等醒目的中国特色图案,始终是他钟爱的题材。根本是想把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传得更远。“我希望注入更多的新元素重新活化传统文化。艺术也许不是人类文明里的必需品,但是艺术启蒙社会促进时代发展。”
用艺术治愈生活
Timo Helgert
疫情席卷全球,工作停摆,但艺术不息。90后德国数字艺术家Timo Helgert用他的作品《自然与回归》系列构想了世界标志性场景下的生机,为居家隔离的人传递了希望。他的创作从城市和自然元素中获取灵感,通过3D动画与AR增强现实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他对世界美好的想象。透过数字内容平台OUTPUT,《自然与回归》系列正在上海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的候机厅的德高动量高清4K智能数码屏进行展出,为因疫情无法进行环球旅行的中国观众带来了巴黎铁塔、米兰大教堂前花开遍野的景观,以虚拟的方式重新塑造与定义人们心中的“旅行”二字。
Timo Helgert总会从世界上存在问题来寻求创作角度,他认为灵感可以源于不同的生活情景。“在封城期间,我的灵感来自于我不被允许外出的朋友们。我看到他们是如何怀念以前的生活,所以想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帮助他们让居家隔离变得更加轻松和鼓舞人心。”这就是Timo Helgert《自然的回归》(The Return Of Nature)的灵感来源。他将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在春天,他想要寻找一种 "通用语言",一种简单到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东西。
告别黯淡漫长的2020,步入2021,终于将在喜气的中国红里走向辛丑之岁。这一年里,有相隔两地的翘首期盼,有刻骨铭心的携手相聚,有程序繁琐的远途之行,也有乘风破浪后的欣然微笑。岁月很长,光阴很短,诸多记忆,在新春到来之际,愿这股多维的青年力量,陪伴所有人一同启程,奔赴温暖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