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走进这家博物馆,听姜开峰和他的收藏故事

2021-02-07

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

多年的木业从业历史,让他对“过去的木头”上了心,并由此开启了收藏之路。他叫姜开锋,今年51岁的他用几十年时间寻访世界上48个木材产地,搜集了各类珍稀木材标本和古代木质家具。

2014年,姜开锋在家乡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围子里村建起一座博物馆——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至今,博物馆已收藏32000多件木制品,每件藏品背后都有姜开锋曲折的收藏故事。

木头背后的求知与探索

“木头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发展史。”原本不善言辞的姜开锋,一说起木头来便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博物馆里每一件木制品,他都如数家珍。

在木自然科普展厅,最大直径1.3米、长17米的阴沉木让人浮想联翩:究竟要经历多长时间变化,才能形成这样一种“同心圆”造型?姜开锋介绍,这块木头出自贵州,有两处钝器砍出的缺口,可以据此考证数千年前人类活动迹象以及“筑木为巢”的生活习性。

博物馆正厅五棵巨大的古木前摆放了一块花梨木,是由姜开锋从老挝古庙收集而来,据说曾是一位老和尚的佛榻。它从正面看像一条飞龙,从侧面看像是一个泼墨的“寿”字,木头一开始是黝黑的,在经过数次打磨后,才形成了龙飞寿显、红黄相间的样貌。

博物馆展厅

上世纪90年代,身为业务员的姜开峰时常外出为临沂本地木材企业寻找原材料,凭着兴趣爱好,1995年,他着手收藏木文化相关藏品。1998年,他第一次踏上处处绿茵的所罗门群岛,但2004年,岛上树木被大面积砍伐,十分令人惋惜。自此,姜开锋每到一个国家都留心收集,将有价值的木材运回国内,进行收藏、展示。

博物馆木自然科普展厅里,还展示着“世界上最轻的木头”南美洲轻木和“世界上最重的木头”东非黑黄檀(黑酸枝)。“这两种木头差不多粗细,重量却相差十几倍。最轻的每立方米仅115公斤,单手就能提起来;最重的木头,两只手使劲提,它都纹丝不动。” 姜开峰说,每讲到这两种千差万别的木头,自己都由衷赞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博物馆里还有更多的让人“意想不到”:收藏的沉香门,经鉴定填补了国内民间沉香家具的空白;收藏的一块乌木,对考证东夷文化、龙山文化都有重要意义;收藏的竹化石,竹根、竹竿、竹节、竹叶保存完好,对于研究竹子的进化史提供了更多可能……

“不同的木材为地理地质研究、中国传统珍稀木材研究、地壳运动变化研究等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这比藏品本身更有价值。” 姜开峰自豪地说。

透过藏品发掘传统工艺魅力

“天泽若木分甲乙,巧工万凿定乾坤。”

天泽木文化博物馆还展陈了230余件明清、民国时期的木质古床,收集自全国20多个省份,在木质、雕刻、镶瓷、纹路等方面各具特色。

姜开峰介绍,每件古床背后承载着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通过古床选用的黄、红、黑等颜色,就能判断出主人的身份是王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有的古床上雕刻着猫的图案,多数是为老年人制作,古代有“耄耋之年”的说法,也包含“猫有九条命”的象征寓意;有的雕刻内容有明显的外来文化因素,有的雕有八带鱼、蛤蜊等生物,大多是闽南一带沿海制作的。

博物馆里,巧夺天工的拔步床格外引人注目。

之所以叫拔步床,是因为闺阁小姐迈着小碎步从抬脚上床到躺在床上需要八步,一开始也叫“八步床”。该馆展示了一件做工讲究的拔步床,容纳睡铺、马桶箱、梳妆台、小橱等,结构完整、技艺精细,对于研究古床制作技艺有参考价值。

博物馆展厅

木雕花板更是天泽木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木雕花板是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器物中嵌合的板式木雕装饰构件,其形式和内容承载了中国民间文化和木雕工艺的精华。“馆内收藏了明、清、民国等时期各类木雕花板近26000件(套),都是花费大力气收集的。往往一听说哪里农村拆房子,我就过去看看,有些好东西是从老百姓的火塘里抢救出来的。这些藏品就像我的‘第二生命’。” 姜开峰感慨地说。

姜开峰收藏的雕版作品中,像“王祥卧鱼”“教五子”“麒麟送子”“一路连科”等,既有临沂地域文化特色,又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在他看来,对培育优良家风、培养家国情怀、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都有积极意义。

为民间博物馆发展提供借鉴

据了解,从2014年建馆至今,天泽木文化博物馆共接待各地木文化爱好者2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和公益活动263场次。“我们打造了‘福泽’传统木雕花版文化展全省巡展、‘一品清廉’——廉政文化艺术巡回展和‘天泽传物’——木雕花版传拓题跋专题展”等特色展览,在山东青岛、滨州、日照等地展览受到好评后,又走出国门,赴日本、韩国巡展,进一步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姜开锋说。

观众参观展览

作为山东首家非国有木文化博物馆,天泽木文化博物馆于202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未来如何提升展陈与服务?如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运营?“二级馆的评定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我们会在展陈规范性、游客服务水平等方面按要求提升改进。”姜开锋表示,下一步,将主要在展陈的专业性上下功夫,杜绝盲目收藏、进行系统化陈列,尤其要与国有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联系沟通,摆脱“单打独斗”。

姜开锋告诉记者,现在该博物馆拥有展陈面积8500多平方米,每年投入运营费用160多万元,现有11名员工主要从事场馆与展陈维护、讲解接待等方面工作,与经费压力相比,更大的困难是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各级党委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土地、设备设施使用方面给了许多优惠条件,希望将来在破解资金、人才问题上能找到新的办法,更好地服务于周边群众。”姜开锋说,他希望将来即便人们生活在村镇,逛博物馆亦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立足于临沂大物流、大市场整合设计,有特色、有体验的木文化旅游产品和业态也一定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